依照中醫理論,食品與藥品都有寒熱性之分,中西醫師陳至奐醫師表示,一般食療需配合個人體質調養,原則上採「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清之、涼者溫之」,以達較好的食療效果。
(點此放大圖片)
1. 寒性食材:鴨、蟹、蛤蠣、竹筍、冬瓜、大白菜、橘子、椰子、西瓜、白蘿蔔等。
2. 涼性食材:小米、大麥、絲瓜、香菇、綠豆、蓮藕、檸檬、梨、小黃瓜、香瓜、茶葉等。
3. 平性食材:玉米、大豆、牛豬雞鵝魚肉、空心菜、馬鈴薯、甘蔗、蘋果、可可、梅子、牛奶等。
4. 溫性食材:羊肉、鱔魚、蝦、生薑、韭菜、木瓜、荔枝、龍眼、桃、栗子、咖啡、醋、糯米等。
5. 熱性食材:生蒜、芥末、花椒、胡椒、辣椒、麻油、龍眼乾等。
陳至奐醫師提醒,人體的體質會因健康狀況而改變,建議最好依照個人體質與病症來食補,調養效果較佳。若是平性食物則不受寒熱症限制,一般人皆可食用。
專家諮詢:中西醫師 陳至奐醫師
專欄介紹: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