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囗老化快速,行政院出爐「高齡社會白皮書」初稿,但光有政策宣示,還不足以解決問題,更需跨部會整合運作。
檢視台灣人口年齡層,從50歲到64歲的「下一世代的老年人」,約500萬人,平均每年有卅多萬加入老人的行列,而勞動生產力與老扶比均呈降低趨勢。面對長照醫療及照護需求壓力不斷提升,這都是銀髮浪潮下的危機。
政府宣示要「活躍老化」,但這不再只是負責醫療與長照的衛福部能單獨解決。
勞動部為開發適合中高齡者就業機會,成立「銀髮人才中心」,但如果經濟部無獎勵企業晉用中高齡者政策,勞動部也不瞭解業界對中高齡者工作條件需求,政策將仍是空中樓閣。
長照人力培育方面,勞動部持續找尋外籍看護輸出國,以滿足國人的需求。教育部及衛福部無論如何努力規畫,吸引年輕學子投入學習長照、建立照服員證照制等,都將被低薪的外籍看護打敗,長照人力制度將很難培育與建立,勢必有磨合與陣痛期。
鄰近日本,老年人口占1/4,不但早將老年議題視為國家重大政策,更以跨部會整合方式進行,甚至在2004年就將「失智症預防與照護」,列為重大政策項目,今年更充實失智症因應方案,值得我們參考。
這一切都有賴政府以跨部會整合的能力,打破部會間的藩籬,甚至是既得利益,否則徒法不足以自行。
(作者為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失智症整合照護專家;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2015年6月28日《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