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用盡心思只求一夜好眠,為了讓睡眠事半功倍,網路上也有許多傳言及迷思,但究竟可信度如何呢?
迷思1:睡前喝酒換好眠?
陳濘宏與楊聰財都指出,睡前喝酒能助眠是錯誤的觀念,尤其是當4個小時後酒精的效用一過,反倒會變得更清醒、更睡不好。
而牛奶含色胺酸,助眠效用一直被廣為流傳,但陳濘宏認為,牛奶並不具有安眠的效果,睡前喝牛奶的作用是讓肚子填點東西,才不會因飢餓感而睡不著。
楊聰財則提醒,攝護腺肥大及膀胱較敏感者,睡前切忌喝太多液體,以免半夜醒來上廁所,反而破壞睡眠品質。
迷思2:吃安眠藥導致不舉?
楊聰財指出,安眠藥的作用是鎮靜、安眠、肌肉放鬆,並沒有不舉的副作用。陳濘宏進一步補充,有失眠障礙的病患若未按照醫囑服用安眠藥,容易因為長期失眠、睡不好而體力不佳,進而導致不舉或性趣缺缺。
迷思3:褪黑激素有效治失眠?
國內醫界並未認可褪黑激素的效用,但很多人到國外旅遊時還是會買回來服用。楊聰財表示,正常在深睡時,褪黑激素的分泌較為旺盛,對血清素、情緒及睡眠都有正面幫助。若偶爾睡不好,服用低劑量的褪黑激素,會讓身體誤以為正在熟睡,第2天會較神清氣爽一些,但褪黑激素並不是真正的安眠藥,最好不要常常自行服用。
迷思4:「攤屍式」睡法,10分鐘抵3小時?
網路瘋傳只要以瑜伽姿勢「大休息」(Savasana,又名「攤屍式」)睡10分鐘,就能達到平常睡2至3小時的效果,這是真的嗎?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認為,攤屍式的睡法的確滿放鬆的,如果床夠大,或短時間想要得到充分休息,這樣的睡姿恢復精神的效率確實不錯。
但是楊聰財提醒,睡10分鐘等於睡3個小時的說法過於誇張,其實只要是能夠採取放鬆的姿勢,同時腦袋也想辦法關機,不要思考任何事情,就能達到深度睡眠的效果。
(原文刊載於張雅芳、《健康有方》製作團隊、三立電視台《擊退10大難搞文明病》一書/遠見雜誌出版;更多訊息請上【遠見書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