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用蘆薈當偏方來治療肝炎,蘆薈比較常用於外用,內服的話容易傷胃,但是中醫常常使用煅蘆薈來治療病毒性肝炎,也就是把生蘆薈用火煅燒成炭,以降低它寒涼之性。
而治療肝炎與肝病其實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在中醫來看,肝的功能是「主疏洩、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主筋,開竅於目,其華在爪,與膽互為表裏。」故中醫肝病可表現為血液、筋脈、消化、情志、眼睛等方面的疾病。
由於中醫的肝系統個性外向、活潑、亢奮,像是「過動兒」,對外在環境及身體情緒變化常反應過度,因此疏通調節的功能一旦出現異常,肝火一路順著肝的經脈延燒,就會有眩暈、頭痛、中風、失眠、耳鳴、口乾、口苦等肝火旺盛、肝陽上亢的現象。
不同於現代醫學所指的「肝炎」是傳染性病毒性肝炎的簡稱,主要是由肝炎病毒入侵,使肝細胞的功能發生障礙,或損害肝細胞而出現的肝臟本身的一種病變,所以中醫的肝病不能與現代醫學的肝炎劃等號。
中醫的肝病有虛實之分。實證中,臨床表現為頭痛暈眩、耳鳴如潮、面紅目赤、口苦咽乾、脇肋灼痛、煩躁易怒、失眠多夢,或吐血衄血、便秘尿赤、舌紅苔黃糙、脈弦數等就可以使用蘆薈等清熱瀉火的中藥治療,但是中醫使用不會用生蘆薈,通常會用煅蘆薈來治療急性肝炎,因為煅蘆薈抑制發炎的效果是很好的,但是要配合其他的中藥調理,治肝病或是肝炎絕對沒有什麼特效藥。
在台灣有90%以上的人都已感染過B型肝炎,且有20%的人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雖然其中的一部份人會有肝炎的發作,就是帶原者或是慢性肝炎的急性發作,其中大部份的人是所謂的健康帶原者,也就是體內一直存有B型肝炎病毒,但這個病毒也沒有對肝臟有所危害,這樣一直和平相處到人死亡為止肝臟都沒有問題。
只是有一小部份的健康帶原者,會有急性發作或慢性肝硬化的可能,這通常與飲食,生活習慣有關係,不管是中醫的肝病還是肝發炎,休養是很重要的,生理與心靈的修養都很重要,對肝最好的飲食方式就是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去「激怒」它。例如油炸、燒烤等,咖啡跟茶也太燥,容易上火。
但是也不能過度的食用青草藥或蘆薈,這樣對消化系統來說過於寒涼,使用過多反而會讓肝病症狀更糟。讓扮演人體除濕機的脾胃機能受寒,更不容易去濕解熱。
中醫治療肝病效果是肯定,但是中醫治療肝炎與肝纖維化是個緩慢而長期的過程,對於肝纖維化肝硬化這類慢性疾病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治癒的。患者在治療的同時應注意起居飲食,保持心情愉悅,避免過度勞累和熬夜等將對治療起到促進的作用。
(圖片來源:Pexels Unsplash)
(本文作者為翰鳴堂中醫診所執行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