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老爺車遊黑森林,清風徐來,陽光和熙,愜意。)
黑森林國家公園
黑森林,位在德國西南部,因為當年人工植栽了針葉林,遠方望去,墨綠森森一片而名,本來在工業革命之初,為了種樹做成木炭,但是工業化之後,發現它的功能更大,工業化帶來的精神耗弱,身心靈乾枯,都需要療癒,所以2世紀前,又蓋變成度假休養生息的地方。
黑森林是阿爾卑斯山北麓丘陵山地,南北長150至160公里,東西寬50-60公里,最狹窄的中部地方才30公里,因而分出南、北黑森林兩個國家公園。
延綿無數的山間小道,是德國最高、最大的丘陵地Mittelgebirge,最高峰Feldberg在最大城福來堡Freiburg東邊,標高1,493公尺。
行政上屬於巴登符爾騰堡州的西部,南北縱走,西邊以萊茵河與法國,南邊與瑞士為界,傳統上分屬於日耳曼兩部落,因為巴登族成三角形分布於法東、瑞士與德西南。黑森林北邊是巴登族Baden、東北邊有一角落屬史瓦奔族Schwaben部落,有名的美食聖地拜爾斯布隆就在其中,所以說黑森林不能說是巴登人的黑森林,是兩族共有的黑森林。
現在黑森林的旅客除了荷比盧外,東法特別多,尤其從亞爾薩斯來的客人,粗看以為只是血濃於水,更重要的是餐飲旅遊業,價格與服務的競爭,德國在近20年來勵精圖治,具有絕對的優勢,便宜又大碗,料又多,已非當年的吳下阿蒙。
黑森林讓人找到內心的故鄉
來過黑森林就知道這裡真是地無三里平,比日本箱根的高山鐵路還要難上許多倍,因為火車要上上下下爬行,當時史瓦奔人的艱辛,耕作的困難可以想像,近代林業農民在山林伐木,木材在木筏上整理後,順流萊茵河而下到荷蘭出售,是當地故鄉博物館的描述。
雖然現在森林黑漆漆很美,但是當年種植杉木為的是取得木炭,因為18世紀英國先發工業革命,德國後發,亟需燃料,造林就是當時的遠大工業發展計畫。沒想到後來工業發展而來的療養需求,反而使得黒森林成為一等一的休養勝地,人們在城市得了肺病,後來工業化後,人們一頭栽進賺錢的黑洞,而身心靈生病,小的焦慮、大到憂鬱,所以19世紀預防生病的療養Kur,從德國法國興起。
無論從Tonbach Traube旅店餐廳東望700-900公尺高丘陵下,食草的綿羊(圖1),或從610公尺高的Baresiss,乘坐古董車西下萊茵河,去美麗的史特勞斯堡(圖2),她同時具備德國與法國的美感,一路蜿蜒下山,看到美麗萊茵河的山坡上果樹園,分布有序地排列在不同層次的梯田上,主要是櫻桃、蘋果,但是溫度也從23度上升到萊茵河谷的悶熱與高濕氣的30度,到了法國一股宛如熱帶的空氣從車窗衝鼻而來,進入市區大約是水泥怪物、與馬路、汽車形成的熱島效應,使得氣溫熱過台北盆地的感覺,中午就在大教堂旁的小吃店用餐,只看到觀光客,價錢較德國貴5成,白酒杯100cc也較小,廁所也很有味道刺鼻,地上都是濕濕的,不只與德國大不相同,在台北也看不到這樣的廁所。
(圖1:從Traube tonbach旅店的餐廳外望,看到700多公尺標高的山丘和在綠草如茵的綠地吃草的羊群。)
(圖2:位於萊茵河彼岸的史特拉斯堡大教堂)
等到下午打道回府,一路爬坡,再度看到美麗的溪流、青翠的山坡、濃密的黑森林,清新的空氣,透明的遠山,涼爽的溫度,才感到內心回到了故鄉,所以黑森林使得德國人一年多次造訪放空。
我也很喜歡黑森林,全家在森林中健行(圖3),或是在林真間車道騎腳踏車(圖4),要不是路途遙遠,飛機換日,我真希望能夠常去療養。
(圖3:走不完的健行步道,沒有汽車,沒有觀光客,只有自己與遠處的人家。)
(圖4:騎到上谷Obertal,再溜下來,萬籟具寂,只剩風聲呼嘯而過,芬多精把人帶到異想的世界,與莊子同遊。)
黑森林是美食美酒的故鄉
黑森林火腿頗富盛名,無論生火腿Schinken、熟火腿Kochschinken、生培根、沙拉米Salami都是箇中翹楚(圖5),連住在加拿大的後裔都賣黑森林火腿而名揚加拿大、美國等移民國家。黑森林蛋糕更是「甜黨」(日本喜歡吃甜食的族群稱為甜黨)黨員的最愛之一,連日本版黑森林蛋糕也在日本大賣,深受都會婦女好評,也有黑森林櫻桃蛋糕、蘋果蛋糕(圖6),或是西洋李蛋糕(圖7),版本很多,都是世界有名,百吃不膩。在德國時連平時與甜食絕緣的我也會嚐一塊,因為都是奶蛋餅皮,與糖煮水果的原始香味,好吃,可以當下午茶當午餐。
(圖5:前排右邊地一塊就是黑森林生火腿,後排就是熟火腿,Bareiss隨您早餐吃到飽。)
(圖6:黑森林蛋糕是世界聞名的甜點,下午茶在Bareiss可以免費品嚐。)
(圖7:黑森林西洋李蛋糕,非常濃厚的水果香,蛋香,客人晚起當做午餐。)
另外當地巴豋人吃的Flammkuchen(圖8),可比義大利人做的比薩餅好吃,因為他們以高筋麵粉,做成又Q又有延展性的法國鬆餅般薄皮,上面鋪的是火腿、洋蔥、起司,以土窯烘烤,上菜時香氣十足,又外型優雅,吃來爽口而不膩,皮薄而Q,上面的自然發酵火腿烤後香氣更加撲鼻,更是台灣美式厚皮比薩麵團鋪熱狗,所不能望其項背,堪稱麵食精品,我覺得比拿坡里比薩更適合優雅婦女,而且經濟實惠。
(圖8:Flammkuchen可以說是當地人的比薩餅,但是味道單純不膩。)
另外有一種像大水餃或韭菜盒子的Maultasche,是由麵粉皮包豬肉餡而成,可以煎成煎餃或鍋貼,再切成六塊(圖9),或是煮成像牛肉湯餃(圖10)。
(圖9:煎成韭菜盒子狀,再切塊,吃來常有點豬肝味道。)
(圖10:黑森林的另種吃法,就是把它置入高湯中,好像韭菜盒湯餃,味道則有一股豬內臟與菠菜味。)
還有史瓦奔人做出的手捏麵,稱作 Spaetzle(圖11),我吃過非營業用的只加洋蔥、起司,好吃到爆,這是剛到歌德學院時的回憶,因為剛開始到德國,還未適應德國酸冷的菜餚,口感不服,終於吃到德國家常熱食,而且就在Blaubeuren歌德學院的阿姨們親手下廚,印象特別深,在美國、瑞士、東法,甚至在德國其他地方,都不道地,因為沒有使用高筋麵粉,也沒有搓揉,靜置,只是以中低筋麵粉加蛋,通過製麵機孔產出短短的麵疙瘩狀,粉粉毫無嚼勁兒,有一次在巴登巴登Hirsch Brasserie吃到的可是有史以來最好吃的商售德國麵,單以洋蔥爆香,加上起司是道地的庶民吃法 (圖12)。
(圖11:這是賓士博物館簡易餐廳的Spaetzle,屬於機器做,無手工搓揉,較沒有彈性。)
(圖12:在巴登Hirsch Brasserie吃到的可是有史以來最好吃的商售德國麵,單以洋蔥爆香,加上起司是道地的庶民吃法。)
美食密度最高在拜爾斯布隆
值得一提的是北黑森林拜爾斯布隆Baiersbronn,此村莊人口才有15.600人,但是卻得到米其林8顆星的殊榮(兩家米其林3星,一家米其林2星),堪稱世界美食密度最高的地方(相對於東京是世界上擁有米其林最多星星的都市);南黑森林有一家自1966年有米其林評鑑德國餐廳以來,三代人連連都得米其林一星,叫做黑森林何伊則阿德勒旅店Schwarzwald Hotel Adler in Häusern,以及德國第7代旅店,並擁有廚神的黑森林小屋Schwarzwaldstube,與第三代家族旅店Bareiss。
櫻桃水
黑森林西麓面向亞爾薩斯的低坡度山地地域,種植了很多櫻桃樹,所以當地烈酒是櫻桃水(Kirschwasser),經過兩次蒸餾,白蘭地酒程度的酒精度40,雖然無糖,但是有著櫻桃的甜味與香味,外表如水一般清徹透明,這是國際知名的烈酒,在南德與南歐都有盛產與飲用的習慣,其名來自德文櫻桃+水,喝來溫和而不辣、滋潤而不黏口、澄清如水,但是味道濃郁,所以有其名。除了餐後一小杯外,也可以在登山後一口(一小瓶20cc),可以清涼提神,製造情趣。
葡萄美酒
巴登的葡萄酒雖不是世界有名,主要是外銷不多,同樣大小的亞爾薩斯就因為外銷而聞名,產量佔德國第3位,以Pinot Noir葡萄家族為主:2008年種植面積如下
Spätburgunder, 5,855 ha (36.8%)
Müller-Thurgau, 2,737 ha (17.2%)
Grauer Burgunder, 1,669 ha (10.5%)
Riesling, 1,166 ha (7.3%)
Weißer Burgunder, 1,165 ha (7.3%)
Gutedel, 1,105 ha (6.9%),
而同一州符爾騰堡則是另一產區,以 紅酒與白酒Riesling聞名。
啤酒
好喝的啤酒更不在話下,有美水,就有美酒,許多啤酒廠牌都有名,例如:Rothaus,Alpirsbacher(圖13),在黑森林生產的地方啤酒,許多年來,多次拿下世界冠軍金牌,值得一試,喝來有一股蜂蜜花香味,且「上善如水」,不知已經喝完400cc,還想再喝。
(圖13:2011年7月品嚐黑森林產德國白啤酒,2011年世界冠軍。)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請勿開車】
結語
假如被工商社會奴役到不行的上班族,坐上老爺車耍廢,坐忘於黑森林的起伏山丘,不知不覺中,45分鐘已過,接著又要吃美食了,美食完後,又到泳池邊曬太陽,到水療沖水,人生不亦快哉?
(本文作者為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內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瞭解更多人文醫師洪建德可至【web site】/【時空旅人的部落格】/【個人臉書】/【人文醫師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