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開放長照產業 提升照護品質 | 健康遠見
醫療

開放長照產業 提升照護品質

【專家觀點】
開放長照產業  提升照護品質

聯合報與元氣網去年曾策畫「長照五件事、問問你我他」網路問卷,有超過八成五民眾認為,一旦需被照顧,希望照顧者是台灣人,這對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中提出「優質、平價、普及的長期照顧系統」,不啻是一警訊,如何能在未來每年三、四百億長照預算中,滿足民眾這一願望,如不早日開放照護產業民營化,將是高難度的挑戰,形成財政赤字的來源。

姑且不論這項民意調查的樣本數、抽樣方法等,在網路上是以開放性問卷進行,1382筆讀者回應,五題中以「你希望照顧者是台灣人還是外勞」,有八成六民眾希望照顧者是台灣人,僅一成四民眾願意是外籍看護來照護,這直接反應出民眾對照護品質的高度期望。

照護品質關係著照護者的素質、文化、態度、專業訓練、在職訓練、薪資、工作條件與環境等,這項簡易問卷並未繼續問,「如果希望照顧者是台灣人,你願意一個月付六萬,代替一個月二萬二的外勞嗎?」,我高度懷疑是否還能維持八成五民眾的同意。

接著,再問,「如果希望照顧者是台灣人,願意接受每天八小時的服務,替代外勞每天超過八小時的服務嗎?」,這些都挑戰著人性,也都是現實面的問題。

今天為何有23萬多的外籍看護,卻僅有9000多本國籍居家看護,且這外籍看護的數量不斷成長,充分反應出市場需求面的態度,一個家庭所須負擔一位外籍看護每個月平均費用約二萬二千,如果以相同工時,本國籍居家看護至少要六至七萬,這對一般家庭是十分現實的考量。

還有民間團體及學者主張:外籍看護逐步退出台灣照護市場。

我高度存疑這一目標的可行性,環顧世界許多高齡化國家,除日本,大都以移民政策鼓勵新移民從事照護工作,以抒解照護人力不足的困境,即使日本,今年國會已開始以2020東京奧運為由,放寬移民政策,並解決照護人力不足的問題,我們的問題不在於是由誰來做照護工作,而是沒有人願意做這工作。

誠如前總統馬英九在卸任前,所說出公允之言:「如果外籍看護都罷工,許多老先生老太太就沒有人照顧。」如能召募更多國人願意投入照護產業,外籍看護自然在台灣市場受到排擠,今天照護工作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存在每一長照需求的家庭中,無法中斷,目前工作條件、社會地位等無法改善下,將外籍看護驅逐出台灣市場,根本忽視長照家庭的權益,政府該做的是重視外籍看護的工作條件及基本人權,並提供照護的專業訓練。

聯合報這項網路問卷結果,有七成二四民眾支持家人從事居服員工作。我很好奇,這些民眾是否瞭解現在居服員工作條件、社會地位等狀況,在日本,這項工作被視為「三K工作」─危險、骯髒、辛苦,台灣勞動部統計,共超過10萬民眾參加照服員訓練,但只有二萬多從事這項工作,其中也僅有9000多人是實際擔任居家照護工作,這一實際數字與網路調查結果是南轅北轍,我們要相信哪一方。

政府政策是影響照護產業無法發展的關鍵所在。「長照2.0」提供的居家服務,是需先取得身心障礙手冊,向照管中心申請,經評估後,以評定結果提供居家服務時數及補助,輕度每月補助上限最高25小時、中度50小時、重度90小時,平均每天分別輕度不到一小時、中度二小時、重度三小時,如何與一天工作常超過八小時的外籍看護相比。試問:重度失能者每天剩下的21小時,由誰來照護?

此外,政府至今僅允許非營利組織承接政府委外標案,尚未開放民間企業投入長照產業,實際上的市場是需求大於供給下,早有企業、工作室等提供居家服務,換言之,民眾願意付出更高的薪資取得更佳的照護品質,或政府「長照2.0」無法滿足民眾需求,才會出現灰色地帶。

目前政府僅對承接居家服務等非營利組織進行輔導及評鑑,對提供居家服務的企業、工作室是視而不見,對家庭照護者、外籍看護則是未來「長照2.0」中,將提供有限的照護訓練,這種現象還要持續多久。

如果要達到民眾期望照顧者是台灣人,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中提出「優質、平價、普及的長期照顧系統」目標,就需能提出有效的照護人力政策,吸引更多人力投入照護市場,政府更需規劃預算來滿足這取代23萬外籍看護的照護人力薪資;今年長照預算中,規劃99億作為支付二萬位照服員每月三萬薪資的預算,如果要吸引23萬的人力,勢必要有千億預算,才能達到「平價」的政策目標,這是會讓國家財政破產的政策。

北歐及日本等國政府早因長照需求不斷成長,備受財政壓力,早已改弦易轍,鼓勵在地化、社區化、民間企業投入長照產業,蔡英文政府願意面對現實,記取他國教訓,早日開放企業投入照護產業,才能抒解長照困境,否則有長照需求的民眾,「長照2.0」是看的到,永遠是拿不到及無法滿足的服務。

(圖片來源:Pixabay maxlkt

(本文作者為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失智症整合照護專家)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