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扁平足的迷思 | 健康遠見
醫療

扁平足的迷思

【專家觀點】
扁平足的迷思 圖/Shutterstock Samuel Cohen

正常足底有個內凹的足弓,配合著足底肌肉和韌帶,形成有如弓弦的結構,具有避震和維持動態平衡的功能,足弓對行走功能非常重要。

從嬰幼開始學步起,足踝部的韌帶和結構逐漸承受體重,使韌帶日漸強壯有力,逐漸長成完整的足弓;出生至嬰幼兒時期,足部韌帶較鬆軟,且尚未充分荷重,使足弓較扁平,因而幾乎都是扁平足,一直到5、6歲才逐漸改善,前齡前的扁平足比率約65%,小學低年級約50%,小學高年級約20%,成年後降為15-20%。

骨科門診中,經常會有扁平足兒童被父母帶到小兒骨科就醫,這些病童大部分都沒有症狀,但在站立時會負荷體重,使足弓變小,且可能出現後足外翻,而未站立時則足弓則可能正常。尤其孩童在赤腳步行時,很容易被長輩們看到而關心詢問,且常會提醒家長不早點治療,也許會影響未來的發育和運動等危言聳聽的說法,使家長們擔心而前來求診。

其實這些柔性扁平足也稱為生理性扁平足,通常並不會影響功能,雖然約25%柔性扁平足與跟腱過緊有關,但若柔性扁平足未引起症狀,通常可採用觀察即可,相對的有些起因於足部骨骼異常、韌帶鬆弛(如唐氏症、先天性疾病、腦部脊椎神經系統異常等)、遺傳等引起的硬性扁平足情形,則需進一步診治或手術。

目前許多都市孩童通常以車代步,或由家長接送上下學,平日較少有機會赤腳步行或長途行走,這些可能會減少足部肌力訓練和韌帶強化的機會,有時為了增強骨能,採用密集運動操練課程,卻未必合適這些兒童,可能會引起適得其反的效果。要改善柔性扁平足病童的情況,建議應從幼兒期開始進行韌帶和肌力強化訓練,多在草地、沙地上跑跑跳跳,如跳繩、跳房子、球類、跳躍等,都有助於改善。適當的拉筋伸展動作,可讓跟腱適當鬆弛,減少疼痛。

臨床上只有少數症狀較嚴重者,需穿矯正輔具支撐足弓,防範足踝外翻和緩解症狀,但由於目前尚無真正定義,且沒有大型的研究觀察此病的自然史或治療成效,因此矯正鞋對防治未來扁平足進展的意義,仍未完全得到共識。

最後,討論一下扁平足病患的路跑限制,通常沒有臨床症狀者,許多扁平足朋友甚至於是運動健將,並沒有特殊的運動限制。但若出現症狀,則可能會在較長活動時加重症狀,因此應量力而為,平時應注意不會引起症狀的運動量,並且可逐漸進行強化運動,逐漸增高運動量,不宜一蹴即就的做法;以免因過度運動引起疼痛或傷害,採用合適的高功能運動鞋加上足弓鞋墊,也可加強避震並減輕症狀,但運動主要為增進健康,最好從基本上加強足部肌力訓練做起,才能增進足踝健康。

(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部主任)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