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門,心情便不覺快活起來,想必大家一定很常有這種經驗吧。
很多男人一穿上西裝、打上領帶,心就振作起來,很多女人一化妝打扮,心情就變得積極正向。相反地,假日一整天穿著睡衣在家閒晃,反而會放鬆過頭而讓身體狀態失衡。像這樣,人的心情好壞不是由內在自發出來,而是受到外在狀況的影響,這種想法在現代的行動療法與認知科學中,愈來愈受到重視。
行動會改變人心,也會改變身體狀態。這是因為採取能讓心緒沸騰的行動,自然能讓大腦和身體的狀態變佳。讓自己的外觀、外表更好,正是這類行動之一。
例如打扮得年輕一點,心情也會跟著變年輕。反之,如果打扮得「一看就是大叔」、「大嬸味十足」,連心理都會變成「大叔」、「大嬸」。雖然很不可思議,但自己制約了自己後,姿勢、動作、表情都會變得很中年,甚至會胖嘟嘟、皮膚暗淡無光。
有句話說「由外而內」,預防老化正該如此。荷爾蒙和額葉的功能,與心理狀態息息相關。心情興奮,荷爾蒙的分泌及額葉的活動就變活潑,若是沉鬱,則會處於停滯狀態。可見,「想看起來很年輕」這個心思,超乎想像地重要。
進入超高齡社會以後,如果放眼望去盡是無精打采的老人,那可糟了。興趣也好、服裝也好,美容也好、化妝也好,什麼都可以,只要讓外貌變年輕,心靈、大腦和身體也會跟著一起逆齡,這就是抗老化的第一步。
採取主動積極的生活方式,保持年輕的外貌─這是思秋期不可忽略的要事,請務必養成這樣的好習慣。
思秋期時,「不吃減肥法」是禁忌
或許有人認為,要顯得年輕,那就不得不減肥!可是,思秋期以後的減肥,最該避免的就是「靠減少飲食來減輕體重」。
說到減肥,很多人誤解成減輕體重,但減肥原本是一種保持健康的方法,如果減輕體重卻失去健康,就算瘦下來也談不上美。
「不吃減肥法」肯定會造成營養不足。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不足後,外觀確實會顯瘦。不過,這種減肥方法會導致肌膚失去光澤、白髮增加、毛髮減少等,反而讓外觀顯得更老更難看。而內臟不健康的話,人也不可能變漂亮。
從細胞層次來看,酵素、輔酵素(許多稱為維他命〉及微量元素不足,均會直接連結老化。再說得專業一點,就是導致燃燒糖質和脂肪而產生能量的「代謝回路」無法順利運作。也就是說,「不吃減肥法」對身體的傷害會確實導致老化,結果反而造成肌膚失去光澤。這時候才來求助化妝品或美容醫療,不但本末倒置,也是光燒錢而效果不彰罷了。
若能讓內臟恢復年輕健康,自然外觀就顯得年輕健康。
即便不是思秋期,年過35歲,如果飲食方式同年輕時代一樣,體重就會增加。於是有人上健身房,然後被告知「這是因為肌肉量隨年齡減少,導致基礎代謝下降的關係」。
這麼說雖然沒錯,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細胞層次中的代謝回路(從糖、脂肪取出能量的機制〉已經不像年輕時代那樣運作順暢,而是漸漸衰退。換句話說,是因為某種老化現象開始才變胖的。那麼,在思秋期如果不好好從細胞層次開始保養,就算運動也不會變瘦,當然也無法抑制老化。
那麼,該怎麼保養呢?
這裡提供一個蕭夏博士提出來的方法。蕭夏博士擔任世界抗衰老醫學會副會長,是一位實力派大師,許多演員、運動選手、皇室成員等世界名人都是他的患者,在醫學會、營養學會、美容界等深負重望。
蕭夏博士重視的不是減少食量來變瘦,而是「讓身體恢復到過去那種吃不胖的狀態」,並基於「老化的原因是『細胞發炎』」這個理論,提出將發炎抑制到最小狀況的各種方法,並加以實踐。
我個人十分敬佩蕭夏博士的方法,並直接接受他的指導,開設了「和田秀樹身心診所」。
(圖片來源:Pexels NastyaSensei Sens)
(原文刊載於和田秀樹《思秋期:逆齡抗老不生病,迎接幸福晚年的60個身心保養術》/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