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原來我們都蹲錯馬桶!這樣坐,難怪便祕、痔瘡會上身 | 健康遠見
居家

原來我們都蹲錯馬桶!這樣坐,難怪便祕、痔瘡會上身

《救命大清腸》
原來我們都蹲錯馬桶!這樣坐,難怪便祕、痔瘡會上身 photoAC by YosD

說到持續進行腸道保健的各種資訊,就不得不提到我們所該斤斤計較的設備──現代馬桶。我個人由衷地覺得,腸道在文明社會中最大的敵人就是這項人體工學的惡夢,我們稱之為馬桶。

在「非文明」社會中,人們會蹲著排便,藉此可避免由我們的「現代」管線設備所引起的併發症。在自然的下蹲姿勢中,藉助大腿接觸腹壁,腸道可以獲得支撐並呈現一直線,因而帶來許多重要的健康益處。下蹲姿勢可以使腸道受到支撐。

原來我們都蹲錯馬桶!這樣坐,難怪便祕、痔瘡會上身_img_1

蹲著才是自然的排泄姿勢,藉此使所有內臟維持在適當的位置。當養成蹲著排便的習慣後,就不會有靜脈血管自直腸突出(即痔瘡)。

馬桶最初大約是在1850年從英國開始流行起來,因而普及到整個文明世界,而且速度相當快,因為配管系統大約也在此時開始普及,讓原本都儲存在夜壺或埋入土中的排泄物有了更乾淨的處理方式。

馬桶最初的設計者是鐘錶匠亞歷山大‧卡明,後來再經過家具工約瑟夫‧布拉瑪所改良。這些人原先並非從事醫療,也並非生物力學的從業人員,所以他們並不了解下蹲能帶給人體何種物理優點。同樣地,普羅大眾也並不了解下蹲的優點何在,所以「又新又經改良」的馬桶很快就流行了起來。

一直到了1900年代初期,醫師們所面對的細菌性疾病案例急遽增加,才開始對於當時的生活習慣有所質疑,其中嫌疑最大的舊式馬桶。在1924年的《腹部文化》中,作者引述了當時頂尖醫療權威的說法,這些言論批判馬桶的不良設計,以及因而對健康產生的後果。作者說:「這種新奇玩意兒早該在發明人裝在人類屁股下方以前,就把發明人給害死才對。」

有趣的是,透過研究證實了膳食纖維重要性的丹尼斯‧布基特醫師,在研究為何傳統非洲人甚少或幾乎未曾罹患腸癌的同時,對於下蹲姿勢也有了相同的觀察結果。或許也是因為他花了幾十年推廣膳食纖維的重要性,所以他對於排泄姿勢的研究從未正式公開過。

便祕、疝氣、靜脈曲張、痔瘡以及闌尾炎都與馬桶的使用脫不了關係。這種問題的解決方法在數年前問世,那就是當你坐在馬桶上時,利用腳凳將腳部提高,藉此模仿出下蹲的姿勢

利用馬桶所造成的各種有害結果,來自單純地坐著同時,身體往前壓的姿勢,使我們的腹壁與結腸失去了蹲姿時的支撐。

原來我們都蹲錯馬桶!這樣坐,難怪便祕、痔瘡會上身_img_2

主要的腸道問題都是發生在腸子的兩個部位──位於右下方的盲腸,以及位於左下方的乙狀結腸。結腸的這兩個部分正是平常蹲姿時與大腿接觸的部位,當我們使用馬桶時,我們並不會對這些部位施加物理壓力,因而使排泄物積存在這些地方。

(原文刊載於柏納德‧詹森 Bernard Jensen《救命大清腸》/柿子文化)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