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家庭照顧者一定是女人嗎? | 健康遠見
長照

家庭照顧者一定是女人嗎?

【專家觀點】
家庭照顧者一定是女人嗎?

民視剛播出的金鐘好戲《媽媽不見了》中,長期照顧糖尿病患有先生的楊貴媚,曾在劇中說,「女人要有自由,才會快樂!」,她逃離開家後對她女兒說,「媽媽能做自己嗎?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嗎?」

照顧是否是枷鎖?

勞動部前年推估,台灣1,153萬就業人口中,約有二成需擔負照顧責任,其中,因照顧而離職者更高達13萬人,也就是日本所謂「介護離職」。根據過去台灣所做的多項調查研究顯示,女性家庭照顧者的比例佔有七成左右,主要是以太太、未婚的女兒、媳婦等為主,這比例隨著性別意識平等,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媽媽不見了》這齣戲點出一個社會的問題,照顧者是否一定就是女性?

家庭構成是包括不同性別與角色,家庭是全體成員所共有的,如果依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照顧這件事似乎是屬於家庭「內」的事,自然容易淪落到女性的肩上,無論是對孩子、或是老人的照顧。

孩子的照顧可由褓姆或托兒所,且是短期,可能是二至三年,因小孩會長大,但在高齡化社會急遽發展中,老人照顧問題已逐漸成為每個家庭都會面臨到的,老人只會逐漸老化、退化,且時間短則二至三年,長達十年、二十年,照顧的負擔是愈來愈重。

現代社會發展,女權或平權意識提升,職場上,女性的表現有優於男性的趨勢,家庭既然是屬於全體成員的,發生問題也應該是所有成員共同來承擔,不應是某一個人的責任,或以性別來決定。

長期照顧是無法單靠一個人來承受,無論是誰,都可能崩潰。根據台灣去年所發生因為照顧親人自殺或殺人的案件,也就是日本所謂的「介護殺人」,高達近20件,比起過去增加二倍以上。日本《產經新聞》曾報導,根據日本警察廳統計,平成23年(西元2011年)至平成27年(西元2015年)間,日本全國約有142起以看護、看病過勞為殺人動機的案件,且高達6成受害者、嫌犯皆為65歲以上的高齡者。

這所反映的是,照顧壓力所衍生的事件,如果進一步探討照顧壓力源,大多是來自欠缺照顧可替代人力、對疾病的不瞭解、欠缺照護技巧、未建立照護體系、看不到社區照護支持網、政府長照資源未能協助、自我壓力紓解機制未建立等。

長照不是只有醫療,長照更包括家庭的生活,生活的內容更是與年邁父母的互動需要調整。在還沒有照護父母之前,誰會有照護老人的經驗?尤其,政府期望發展在地化、社區化的長照制度,這其中,家庭是長照的重要支柱,沒有家庭就不可能建立在地化、社區化的長照,家庭既然重要,政府更需協助家庭學習長照,家庭成員如何建立共識,共同分工合作照護父母等。

所以長期照顧是家庭的事,就不應是女性一個人的事,要能順利進行長期照顧;長照也不是一個家庭的事,政府必須要能提供社區照護支持網來協助,唯有整合家庭及社會資源,建立照護體系,降低照護壓力,才能避免引起的悲劇,這是台灣在高齡化社會需要探討的難題。

(圖片來源:民視)

(本文作者為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失智症整合照護專家)​​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