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關節炎治療的新思維 | 健康遠見
疾病

關節炎治療的新思維

【專家觀點】
關節炎治療的新思維 圖/Shutterstock Dan Kosmayer

關節炎會引起疼痛、腫脹、僵硬、行動受限,嚴重時會造成明顯變形、積水、寸步難行,臨床上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止痛藥、葡萄糖胺、軟骨素)、復健物理治療、輔具或護具、注射PRP(富含血小板的血漿)或玻尿酸、手術(關節鏡清洗術、截骨術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等),治療方式在百多年來一直都有新進展,近年來更有幹細胞注射或合併手術的治療方式,各展其功效。

其實在選用治療方式上,仍需進一步瞭解關節炎;基本上關節炎具有遺傳的影響和一些風險因子,有些家族會較常發生關節炎,較早發生或較嚴重;此外,體重較重、外傷、年老、勞動者、關節結構異常等,都會增高發生關節炎的機會。

目前對於關節炎的認知,應該要從整體面加以考量,也就是應該將關節視為一個器官來看待。

滑膜關節而言,其構造包括滑膜、關節囊、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骼、鄰近肌腱、韌帶和肌肉、血管、神經以及附近的皮下組織等,這些都是關節器官的組成要件,當一個滑膜關節發炎時,並不只是關節軟骨發生損傷而已,而實際上是會出現多種組織的病理變化,包括滑膜增生肥膜、侵害骨骼和軟骨、分泌滑液造成關節積水、且內含許多分解軟骨基質的酵素;關節囊會增厚、且可能會因為積水腫脹而變鬆弛、失去穩定度;關節軟骨會侵蝕、軟骨下骨骼會變硬化、使關節腔變小,關節表面互相磨擦,而失去光滑表面的關節軟骨磨擦力會大為增高,造成更多的碎屑,引起更進一步的發炎和症狀;鄰近肌腱、韌帶和肌肉都會因為發炎而可能發生病變、造成疼痛、肌肉無力,韌帶萎縮且失去穩定作用;血管和神經以及附近的皮下組織也都會因為關節炎所分泌的大量促炎素,發生異常的生理病理反應,結果造成更多的惡性循環。

因此當早期的關節炎未能得到適當控制時,會因各項的病理變化進展,導致許多交互作用,例如關節失去穩定性而使病患在荷重時,增大力量的不當分佈,致使引起更大的關節面受力異常,造成更大的傷害,引起更多的發炎反應,一直惡性循環下去,終致嚴重變形而需施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因此,在對治關節炎時,我們需要更全面地看待,想想看,只是單一治療某個關節組成時,有可能得到全面的功效嗎?學者們建議不宜只依賴單一方式來治療,例如只採用止痛藥來治療關節炎或單單使用葡萄糖胺治療,而未注意其他方式如肌力強化或輔具保護,可能會使關節疼痛一時減輕,卻在無形中讓過度荷重造成的傷害一直進展下去;即使注射一些藥物,也未能取代該有的保健,讀者明白這些道理之後,在治療方式的配合和選用上,應該能有更明確的認知與配合。

(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部主任)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