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防曬品的防曬係數可信嗎? | 健康遠見
美容

防曬品的防曬係數可信嗎?

【專家觀點】
防曬品的防曬係數可信嗎? 圖/Pexels Stokpic

講到「防曬係數」,大家比較熟悉的有SPF及PA這兩種標示,目前SPF最高可以標示50+,PA可以標示++++,這兩種標示為使用體內測試(人體測試)的方式,測量防曬產品本身防止皮膚曬紅(MED)及曬黑(MPPD)的能力,現在台灣市場上絕大多數的防曬品都會標示這訊息,但重點是這標示的數值資料是否可信?

經過這幾年的食安事件,加上最近的大統混油、胖達人麵包及鼎王麻辣鍋事件,我們對於商人的說詞早已充滿疑問與懷疑。針對廠商標示的防曬係數是否正確,這真的是相當值得探究的內容,但這幾年並沒有相關單位主動複測防曬品上面的防曬係數標示是否正確,而衛生單位對於廠商提供的產品防曬係數資料,也存著廠商應該會自律不會造假的心態相信它,但是否所有廠商都可以誠實的要求自己?

老實說我也沒有答案,但我真的很想知道...很幸運的今年終於有機會可以得到這答案...

最近取得SGS使用儀器(UV-2000S)及分析方法(TESP-UB-108),測量目前市面上12款防曬品之紫外線穿透光譜(體外測試),最後用疊圖、等比例的方式取得產品間比較圖(如下圖)。

防曬品的防曬係數可信嗎?_img_1

這些受測防曬品大多是標示SPF50或50+/PA+++或++++,但測量後發現其紫外線穿透差異真的蠻大的!

要怎麼看以上這張紫外線穿透率圖表呢?簡單說就是線越貼近0(X軸)呈平行橫線越好290~320nm是紫外線B光波段(會造成皮膚曬傷),理論上這是目前防曬最容易達到防護效果的波段,但這裡就可以看到紫色這條線的穿透率就已經比其他差;320nm~340nm是短波紫外線A光(會造成皮膚曬黑),這裡可以看到在這邊貼近0的就只剩下6條線;340nm~400nm是長波紫外線A光(會造成皮膚老化),其中到380nm穿透率還可以小於5%的就只剩下5條線,其他的產品在這邊穿透率都已經大於15%。

由此可知標示同樣防曬係數的產品,針對紫外線的穿透率真的還是有很明顯的差異,這對我來說實在是相當震撼的答案,也間接回應了我多年來心中的疑問。

這到底是有些廠商故意造假亂標?還是廠商委託的檢測單位方法有誤?還是產品劑型種類及黏稠度會有影響?還是廠商不小心把防曬係數標錯了?還是出廠後防曬成分效能遞減所致?

衛生有關單位真的要提早正視這問題,不然以後一定會造成更大的事件與爭議!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美容中心主任;原文刊載於《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學院》)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