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學的興起,是最近十數年來的新進展,在骨科新興治療項目中,目前以採用幹細胞治療膝部退化性關節炎最為熱門,一些論文發表相關動物實驗研究成果,或人體臨床試驗,研究採用不同來源的自體或異體幹細胞來治療膝部關節炎,如骨髓幹細胞或脂肪幹細胞等,經處理後注射到膝關節內,大多數的研究都設定明確的選案標準,初步成果也有相當不錯的報告,可以延緩膝關節炎的進展,成果可期。
2017年美國骨科研究學會中,舉行一場大辯論會,辯論再生醫學是否可取代人工關節的議題。該會議由Brian Johnstone教授和Joshua J. Jacobs教授辯論是否在再生醫學發展之後,會使人工關節從此消失?
正方代表Brian Johnstone教授認為,未來再生醫學的發展越來越成熟,且勢必會突破目前的許多技術和法規的限制,成功完成在關節發生早期的治療功效,讓許多病患在更早期介入關節軟骨的保護,因而終究使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數目減少,甚至於使人工關節從此消失,Brian Johnstone教授且舉證許多科學都需要一段時期才會成熟,即使目前尚未完全成功,未來的發展必大有可期,即使如人工膝關節的發展至今已臻成熟,但同樣需要一百多年來才達成,很難想像最早期使用象牙來製作人工膝關節情境,到如今發展出許多高品質材質的人工膝關節組件,也帶動整體的成功,因此未來再生醫學如幹細胞的蓬勃發展,必有其後勢,取代人工關節。
但反方代表Joshua J. Jacobs教授則認為,目前多年來的再生醫學發展,雖經過許多年的努力,但仍未見明顯成果,且許多仍停在動物實驗階段,且還有許多如法規等外在限制;相對而言,目前人工關節組件經過多年來的應用與改進,不但在設計、材質、手術技術等等,都有相當明顯的進步,使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得到相當優異的成果,且目前的長期成功率相當高,許多病患也都可因而得到疼痛的改善和恢復功能,況且關節炎是整體關節的問題,而不是軟骨而已,因此人工關節一定仍會存在下來,不會消失。
其實兩方辯論的問題未必對焦,針對早期關節炎而言,適當保養和運動有助於關節保健,延緩關節炎的惡化,如果未來幹細胞治療技術成熟,也是一種可期的方式,但關節炎的進展仍是保健與時間的競賽問題,如果不知善待關節,即使注射幹細胞治療,但不愛惜使用,仍會使關節炎與時俱進,最後造成嚴重軟骨缺損,所以的確有機會仍需施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因此人工關節會不會完全消失,目下不致於在短時間消失,但若人們知道落實保養關節之道,確實會明顯減少人工關節置換數目,目前尚未能結論,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