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跟菸說不從小教起 給孩子一個無菸家庭 | 健康遠見
居家

跟菸說不從小教起 給孩子一個無菸家庭

【專家觀點】
跟菸說不從小教起 給孩子一個無菸家庭

在矯正機關從事心理輔導,每看到被法官裁定留置的兒童與青少年,總會被這些孩子泛黃的牙齒吸引。

別看他們年紀小,一臉青澀,問起菸齡,幾乎都已好幾年,有的甚至一天要抽到兩、三包,不輸老菸槍。更糟糕的是,他們周遭的同學、朋友也都如此,所以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麼奇怪,令人不禁搖頭。

吸菸人口年輕化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歷年吸菸率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吸菸人口有年輕化傾向,國中及高中職學生吸菸率分別為8%與14.8%,隨著年齡增加,倍數成長。目前吸菸的成人,逾七成在18歲前開始吸第一口菸。

探究青少年嘗試吸菸的動機,專家普遍認為心理社會層面影響較大,除了藉此可獲得同儕認同外,例如看來比較酷或帥氣;讓人感覺成熟、穩重與獨立;幫助自己減肥,維持苗條身材等,都是助長他們繼續吸菸的原因。

青少年大腦仍在發育,對於尼古丁相當敏感,即使每周只吸一至兩支菸,就可能成癮。而愈早吸菸,成年後愈易成為重度吸菸者,個人健康所受到的傷害也愈大,氣喘、肺氣腫、心臟病、牙周病或癌症等,都和吸菸有密切關聯。

香菸也常是物質濫用入門物。國外流行病學研究,青少年一旦吸菸,往後使用酒精、毒品風險也相對較高。以每天吸一包菸的孩子為例,未來會喝酒機率是不吸菸者3倍以上,吸食毒品機率則是10至30倍。

以身作則戒菸癮

倘若家長本身吸菸,要子女相信吞雲吐霧有害身體,希望他們不要有樣學樣,恐怕會欠缺說服力,效果大打折扣。

家長最好以身作則,除承認吸菸不好,個人也要尋求專業治療,積極戒除菸癮,樹立好榜樣,營造無菸家庭,孩子在父母身教、言教一致併行下,自然成為菸品的絕緣體。

遠離誘惑5建議


提供以下建議,從小開始,有助孩子未來遠離誘惑,避免菸害:

1.  主動和孩子討論吸菸對生活的影響與身心健康危害。盡量避免以恫嚇、威脅方式。鼓勵比較吸菸的利害得失,從中澄清錯誤認知,並協助建立正確觀念,或藉由閱讀書籍、觀賞影片、上網查資料來充實相關知能。

2.  善用機會教育,增進其對吸菸的負面印象或感受。例如遇到有人吸菸時,可以詢問孩子聞到二手菸的感覺,是否不舒服想避開;遇到禁菸場所或設有吸菸室的地方,強調吸菸造成的不便,並說明為何要隔離。

3.  幫助孩子培養正當休閒嗜好,特別是運動。國際知名期刊「小兒科」曾有報告指出,喜歡從事體育活動,如打球、游泳的孩子,除了成績較好,也傾向不會去吸菸、飲酒、嗑藥,或是出現暴力、破壞等偏差行為。

4.  對孩子多鼓勵,少責罰。孩子表現好時,以誇獎或實質酬賞給予肯定,提高其保持下去的動機;若有過錯,切勿嚴厲打罵,在指正之餘,也要提供彌補的機會。如此孩子方能建立自信,遭遇同儕壓力時,較不易被影響。

5.  教導拒絕的方法,灌輸彼此尊重的觀念。模擬可能情境,讓孩子練習「表明態度,堅持不要」、「道德勸說,回頭是岸」、「肯定友誼,但做自己」、「自我解嘲,幽默一下」、「轉換話題,移開注意」、「逃之夭夭,走為上策」等技巧。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原文刊載於《聯合報》健康版;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