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易好發於痰濕體質的人身上,所謂的痰濕體質就是身體的水分代謝失調,而「濕」就是滯留在體內的多餘水分。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環境潮濕、貪吃甜食,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這時人的反應有可能會出現容易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精神不濟甚至引起心情鬱悶,夜間睡眠易多夢、手腳冰冷、皮膚起疹、容易腳腫、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不適,腹瀉現象。
其中蕁麻疹的發作在痰濕體質上非常容易見到,這類型的患者也個共通的特點就是非常喜歡吃甜食,《黃帝內經》中就提到:「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也就是酸、苦、甘、辛、鹹五味若有所偏食,就會致病。其中,「甘入脾」,味甘的食物如甜食,有「緩滯」作用,適量攝取能為腸胃帶來能量,幫助消化吸收吃進肚子裡的食物,但是吃多了則會導致脾胃運行水分的能力失常,連帶造成免疫系統的混亂,開始出現嚴重的蕁麻疹,脾虛濕盛的體質要盡量限制糖分的攝取。
而蜂蜜本身含的糖分非常多,痰濕體質型的蕁麻疹不適合喝蜂蜜,也不適合吃太多甜食,其他不適合吃蜂蜜的還有1周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為灰塵和土壤中往往含有肉毒桿菌,蜜蜂在採花粉釀蜜的過程中,有可能把被污染的花粉和毒素帶回蜂箱,微量的毒素可使免疫力弱的嬰兒中毒。此外蜂蜜中包含的複雜成分也會導致孩子過敏或者其他不良反應,而蕁麻疹的大爆發也有可能是對蜂蜜的過敏反應。
痰濕體質的朋友可找合格的中醫師用健脾利濕的中藥做體質調理,正在服用類固醇的慢性蕁麻疹患者若改看中醫,西藥不能馬上停,一定要並行一個月,確定症狀穩定後才能慢慢減西藥,順利的話甚至可以不必再吃類固醇;等到體質調理好後,連中藥也可以停,「不必吃藥吃一輩子」。
如果已知過敏原,就要盡量避開,例如家裡濕氣不要太重、避免灰塵、盡量不要養寵物;若對冷空氣過敏,出門就要記得戴口罩手套保暖;盡量不要吃海鮮,以及芒果、鳳梨、奇異果等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以中醫理論來說,寒涼會傷脾胃,所以最好少吃生冷或寒涼性質的食物免傷脾胃,加重體內濕氣,如西瓜、大白菜、蜂蜜、生菜沙拉等。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namtipStudio)
(本文作者為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