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治療製劑是臨床上的新興治療,如玻尿酸、高濃度血小板的血漿(PRP)、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組織再生工程等,用於修補人體的組織,尤其針對一些先前治療較難改善的疾病,可望改善療效或加速癒合,目前應用逐漸增加。其中高濃度血小板的血漿(PRP)廣受矚目,血小板含有許多生長因子,可增進細胞增殖,分泌基質,有利組織修復和再生,應用於治療如急性肌腱炎、肌肉拉傷和韌帶扭傷、肩旋轉撕袖肌裂傷、膝部內側副韌帶拉傷、慢性肌腱疾病(如手肘外髁炎或尺骨副韌帶(TJ韌帶)裂傷、跟腱炎等)。
PRP製備上取自病患自身血液,經抗凝血劑、離心處理,增高血漿內血小板濃度,可注射到體內受傷骨骼、肌腱、韌帶等部位,或注射到關節腔或腱鞘,增進癒合效果。雖然有些研究報告指出,這些治療並未被證實其確效,但仍有一些正面評價的臨床報告。尤其國際知名職業運動明星發生運動傷害後,使用高濃度血小板的血漿(PRP)治療,期望加速韌帶或肌腱修復,如職籃球星布萊恩、高爾夫球老虎伍茲、美國棒球大聯盟陳偉殷和田中將大等,都曾接受PRP注射治療,讓許多病患也躍躍欲試。
有關肘部外髁炎的治療應用,在2017年4月Arthroscopy.期刊中,義大利學者比較使用關節鏡手術治療慢性肘部外髁炎與注射PRP的療效,共收案51位病患接受關節鏡手術,另有50位病患接受PRP注射,結果兩組都可得到短期顯著改善,但104週評估時,關節鏡組的疼痛、夜間疼痛、功能評分都優於PRP注射,在24週、52週和104週握力都優於PRP注射組。作者結論指出,PRP注射在短期和中期的效果不錯,但二年時的止痛效果較差,關節鏡手術對長期的止痛和握力都可明顯改善。
有關肘部尺骨副韌帶(又名TJ韌帶)裂傷患者的治療,美國學者報告使用PRP注射治療44位發生肘部尺骨副韌帶(又名TJ韌帶)裂傷的頂級棒球投手,他們都曾接受過保守治療而未能改善,其中包括6位職業棒球投手,14位大學校隊投手,24位高中校隊投手,其中16位接受1次PRP注射,6位接受2次,22位接受3次,追蹤期間平均11個月,結果共15位得到極佳結果(34%),17位得到良好結果,6位職業棒球投手中有4位恢復比賽,注射後到開始訓練投球的平均時間5週,恢復比賽的平均時間為12週(5-24週),這些病患都未發生注射PRP的相關併發症,療效彰著。
注射PRP之後,應進行階段性適當訓練和物理治療,促進修復,並恢復肌腱強度和功能。由於目前PRP的製備、濃度、劑量及注射次數並無一致標準,因此臨床報告未能得到一致共識,需進行更大規模臨床分析,才能得到實證醫學的證據力。在注射時應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和併發症,如局部感染等。民眾不可只注射PRP而忽略注射後的療程,才能增加療效。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photoshooter2015)
(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