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法律假期:有一次跟一個好朋友聊起「孩子的法律假期」這話題,我們都發現:很多孩子在阿公阿嬷(或外公外婆)在的時候,很懂得看臉色並「運用局勢」,那就像是種天份,不用人教自然就會。
朋友略長我幾歲,是個很孝順的兒子,但他的孝順裡總帶有些分寸,例如:婚後寧願自己辛苦一點繳房貸,也堅持不與父母同住。只是因為近年來父母年事已高、而且健康狀況不穩定,與太太協商好每個週末帶著三個孩子一起回去給阿公阿嬤看看孫子。太太對於先生的考量向來很信任並支持,在這件事上是樂意的,唯獨有一件事讓她很介意。
「每次一回到鄉下、阿公阿嬷在場的時候,孩子平常不能看的電視就會拼命看、平常不能吃的零食努力吃、平常不能玩的平板放心玩,旁若無人。」朋友如是說。
那種感覺,彷彿是孩子有了阿公阿嬤撐腰,轉而向父母宣告:「如果你們敢動我,你們的爸媽就會要你們好看。」
「我老婆一直都很忍耐,總覺得平常這麼有規矩的三個孩子,為什麼換了個情境就像變了個人似的,直到有一天她真的抓狂、受不了了,就把三個小孩拖出屋外,在庭院裡狠狠修理。」朋友邊說邊苦笑。
我笑笑地回應他:「依我看,你老婆是故意修理給孩子的阿公阿嬤看的吧!」
他一邊猛點頭,一邊瞪大眼睛看著我:「對!真的就是這樣!你怎麼知道?!」
我們兩個同聲大笑。
接著我收起笑容,認真地問他一個問題:「此時,阿公阿嬤當然心疼到不行,立馬就想出手搭救孫子。你覺得這時候誰的角色最重要?」
他很了解我要問什麼,用食指比比他自己。「那你做了什麼?」我問。
「我看我爸媽都快衝出門外了,鼓起勇氣站在門口擋住他們,很嚴肅地跟他們說:孩子是我們在養、在教,如果你們這時候出手干涉,以後這三個孫子都交給你們養、交給你們教,我們夫妻倆不管了。你們想清楚!」
聽完他的回應後,我忍不住給他掌聲。「那阿公阿嬤後來呢?」我真的很好奇。
「他們就摸摸鼻子,轉身入內回到他們自己的房間,把電視機開得很大聲。」
聽到這邊,我們兩個笑得更大聲了。
自己的父母自己救,別害自己的另一半黑掉
在先生的原生家庭裡,有些話只能由先生來說、有些事必須由先生來做,否則會害你的太太在公婆面前「黑掉」。同理類推,如果是在太太的原生家庭裡,角色就得反過來。
這是種「自己的父母自己救,不要賴給別人」的概念,這本來就該是你的責任,只是長久下來你習慣逃避,覺得自己還可以忍受就算了。但,請別忘了,你現在已經不再只是自己一個人,你的伴侶、你的孩子,沒有義務承受這些。
同樣的,自己的教養界線,也要自己劃、自己確立。界線,是要靠自己爭取來的,從來就不能仰賴別人會自動尊重你的界線。甚至剛好相反:你周遭的許多人,會出於慣性不斷挑戰你的底線,一旦發現你守不住那道底線,接下來就是「軟土深掘」、「吃你夠夠」。
記得:堅定,不單單只是為了你自己,更是為了你的家人、你的孩子。而你正在做的一切,孩子都在看、都在學。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Marie Linner)
(本文作者為資深高中輔導教師暨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