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估計,有30%至50%的乳癌倖存者會遭遇失眠的困擾,例如難以入睡、淺眠、醒後就「睏未去」等。由於總是睡不好,整個人變得脾氣暴躁,容易鬱悶和恍神,有的還會伴隨頭痛。長期下來,不僅影響生活,也可能造成病情惡化。
一般而言,臨床的處置方式是安排服藥與認知行為治療(CBT)。後者是有系統地整合心理學及睡眠醫學的知識,協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並藉由調整想法與教導行為技巧來改善失眠。諸多文獻證實,合併認知行為治療的療效優於只使用助眠藥物,且認知行為治療的療效也較藥物治療來得持久。
有意思的是,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癌症醫療領域權威性刊物—《臨床腫瘤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報告指出,乳癌倖存者透過打太極拳似乎可以緩解失眠的問題,且效果不輸認知行為治療,值得病友們參考。
該研究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精神科教授麥可.厄文(Michael Irwin)醫師所主持,其在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資助下,透過刊登廣告招募到90位年齡介於42至83歲的乳癌倖存者,並針對她們進行追蹤調查。
這些人在參與研究前曾實施外科手術、放射治療或化療至少六個月,且並無任何證據顯示有復發跡象或出現新的腫瘤。另外,她們自述每周至少有三天晚上失眠,且白天常感到情緒低落和疲倦。
一開始,每位個案被隨機分派至「太極拳組」或「認知行為治療組」,這兩組的課程為每周乙次,持續時間達三個月。後續在一年內,定期以電子儀器(如肌電圖、心電團與眼動電圖等)、量表給予睡眠質量、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評估。
統計分析顯示,兩組均有近半數的人失眠狀況獲得改善(太極拳組為46.7%,認知行為治療組為43.7%),而改善的幅度(太極拳組為37.9%,認知行為治療組為46.2%)在統計上並無顯著差異,意即兩者對失眠的療效差不多。
研究者表示,先前的實驗確認打太極拳能幫助乳癌病友放鬆身體,調節呼吸速度,減少體內的發炎反應,進而降低復發風險。而現在又發現練習該中國傳統武術和認知行為治療同樣能讓病友比較好睡,如此結果著實令人感到振奮。
目前坊間的社區大學、長青學苑、圖書館、社區活動中心與公園等處普遍有免費或平價的太極拳課程,而網路上也有各類教學影片,可利用的學習管道多元。其建議為失眠所苦的乳癌病友,若因故未能接受認知行為治療(例如經濟考量、缺乏相關專業資源等),不妨嘗試打太極拳,只要能持續練習,相信帶來的好處,您一定感受的到。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vanhurck)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