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爭相詢問下,這孩子不過順勢而為地給予回應,久而久之,卻可能連自己也漸漸相信自己擁有超能力……
(圖片為示意圖,與當事人無關)
「每天晚上我都夢到自己在一座死城,畫面整個是紅的,路上還不時見到骷髏頭……」場景明明很驚悚,這孩子說來卻輕描淡寫。聽她父母講,還有幾次無預警的搞失蹤,好不容易將其找回,這孩子卻對自個兒的行蹤交代不清。
一邊聽她講述著不可思議的「離奇古怪」,心理師的腦袋卻浮現早年在駐校服務時,曾遇過一位裝神弄鬼的學生。
召喚碟仙
「老師,你知道嗎?我們班上的OOO能通靈喔!她可召喚碟仙到班上為同學指點迷津耶。」下課沒事就會晃來輔導室的曉潔,一如往常喋喋不休。
「這麼厲害啊!」下意識地給了回應。通靈?國中生耶?真的嗎?不過因為心理師親身接觸過幾位能預言且完全命中的朋友,所以很想確認該學生是否真有特異功能。
「可以請她下節下課來輔導室幫老師『算一算』嗎?」沒聽說要收費,於是心理師就直接邀請「大師」來露個兩手。一方面可看看這孩子究竟屬何方神聖,另一方面也可嘗試從中評估,這學生與該班同學後續互動所可能衍生之「吉凶」。
「老師你有事找我?」一節課後,OOO悄然現身輔導室。
「啊,妳來了!就是想請妳召喚碟仙,幫忙預測等會兒有什麼事會發生在老師身上,謝謝妳喔。」話才講完,只見OOO對心理師正色端詳半晌後,語帶玄機道:「等會訓導處會來電請你過去……」然後就頭也不回地走出輔導室。
這下換我愣了半晌,望了望桌上的電話,一時片刻並沒響起。好不容易回神過來,腦子拼拼湊湊地理出了三個假設:
一,靈異體質果真發功。要是等會訓導處真來電找我過去,那我遇上半仙或神能者的機率便大大增加。
二,可能罹患了「早發性精神病」。之前DSM(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以「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稱之,現在版本改稱為「思覺失調症」。簡言之,就是指這孩子的大腦出狀況了。
三,裝神弄鬼來吸引人氣。也不排除這孩子是因為生活太過寂寞,恰巧又以召喚碟仙者身分而贏得了同儕關注。在大家爭相詢問下,這孩子不過順勢而為地給予回應,久而久之,卻可能連自己也漸漸相信自己擁有超能力。
謎底揭曉
兩節課過了,電話卻一直沒響,心理師決定直接撥電話去訓導處。
得到的答案是:沒聽說有誰要找心理師。看來,「假設一」是落空了。後來花了一些時間打聽OOO在班上的人緣原本不是很好,但是自從能請碟仙來幫同學算命改運後,她在班上的「人氣」明顯上揚。答案於是昭然若揭,我也決定暫時不再插手這班級的事。
哈佛醫學院的演化心理學家黛笛兒.芭瑞特在《綁架本能的世界》一書中提及,荷蘭動物行為學家丁柏根觀察到動物在本能的驅使下,會對「誇大的人造刺激」表現出過度的反應。例如某種鳥明明自己的蛋比較小,色澤淡藍,帶有灰色斑點,但牠們卻偏好孵育顆粒較大,色澤亮藍且帶黑圓點的蛋。換言之,對動物來說,誇大的模仿物比原本真實之事物更具吸引力。他以「超常刺激」理論來說明這些現象,並因此與勞倫茲共同獲得1973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與其說這孩子老是誇大不實地編織著怪力亂神之事,我寧願相信是因同學們對「召喚碟仙」這「超常刺激」更有反應,才讓她順水推舟地繼續裝神弄鬼。
或許下回開口要孩子「別那麼誇張」時,可以先捫心自問,是不是我們總在他們出現「超常刺激」時較有回應,疏忽了當孩子表現一般般時同樣給予適度關注?
邁向鬼才創作之路
「其實我有跟爸媽提過這些夢,還有最近遇到的事,但他們都只會要我別想太多,再不然就是要帶我看醫生……」大概是我一臉聽得很「入神」吧,這孩子持續地講個沒完。
「嗯。」這孩子能信手拈來這麼多的「超常刺激」,若不給些「回應」,恐怕她會愈演愈大。另一方面也想看看她會出現什麼反應,我決定開口試試。
「妳的夢真的很特別,老師覺得妳是一個很不簡單的孩子喔。妳知道妳棒在哪兒嗎?」找了個「空隙」對眼前孩子輕聲道。
「有嗎?我哪裡棒?」眼睛瞬間發亮地問著。
「妳超有創造力的,有試過繪畫或寫小說嗎?我感覺妳很有這方面的天分喔。」我對自己的「判斷」愈來愈有信心,於是講起話來的表情也愈來愈篤定。
「你是說真的嗎?」原本與談話內容搭不上的表情,不過一分鐘,回歸協調。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臨床心理師,著有「心理師的眼睛」-紀錄服務青少年的校園經驗、「心理師的單行道」-關於心理師自己的紓壓;原文刊載於2016年9月22日《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