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重度失智插鼻胃管「病人未改善」 | 健康遠見
醫療

重度失智插鼻胃管「病人未改善」

【專家觀點】
重度失智插鼻胃管「病人未改善」

瓊瑤在臉書上敘述照護先生平鑫濤的心路歷程,接著平先生的子女也表達看法。身為親身照護失智症父親12年的人,充分理解與尊重他們的心情;身為長期專研失智症照護及政策、長照政策的人,看到這個案所反映台灣在失智症政策與照護的盲點。

類似案例早已屢見不鮮;高齡化急速發展,類似狀況很可能會發生在每一家庭。

目前90~95%的失智症類型無法治癒,全球趨勢是,教育家屬與社會大眾,讓失智症患者能持續「生活」家庭中,以生活照護方式,支持患者繼續保有現存能力,維持尊嚴,以降低患者精神行為症狀及減緩退化,不是依賴藥物「控制」。

不同病程所需照護知識不同,政府失智症政策至今無法讓社會普遍認識失智症、無法提供照護過程完整的訊息、無法滿足家屬的社區照護支持網。

日本將失智症視為國安議題,2004年提出「理解失智症之社區建構十年計畫」,2009年有100萬人參加學習,至今已培養800萬成為社區「失智症支援者」,培養專科六萬看診醫師;在各都道府縣,建立多所讓患者生活的社區模式。

因病程長,家庭及早進行討論與學習,建立共識,避免在短時間內做成決定,可減少衝突,對患者權益也能有較周全的考量。

台灣看不見能對病程提出完整知識的課程。重度失智症患者是否該插鼻胃管、接受安寧緩和療護、預立自主醫療計畫等,均是重要課題,政府從未完整告訴家屬。

重度失智症患者安置鼻胃管的存活率是否提高?我兩年前曾發表「該不該為極重度失智症長者插鼻胃管?」,引用國外實證研究,鼻胃管餵食並未減少胃酸逆流和吸入性肺炎的機會、未提升存活率、未改善或預防壓瘡、未減少感染的機率、未改善生活功能、未改善患者的舒適度。

安置鼻胃管後,會增加口水分泌、增加感染、鼻胃管因阻塞而需重換、增加因插管入院機會、增加被約束,都會增加家庭照護負擔,影響生活品質。少有醫療人員提供這方面資訊給家屬。

這一堂課告訴我們,不是每位醫師都受過失智症專科訓練,不是每位醫師都懂失智症照護或擁有失智症照護經驗,政府有責培訓更多專科醫師。

這事不是單一個案,值得政府及早檢討失智症政策與方向,民眾去瞭解與學習;在高齡化發展下,有可能降臨在我們身上。

(圖片來源:Pixabay Parentingupstream

(作者為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失智症整合照護專家;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聯合報》)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