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心著高齡化、長照等議題,圍繞著與老人有關,熟悉人口老化的數字與預測,原因是每場演講或研討會的講者都會將國發會所提供的數據拿出談,但數字是冰冷的,如果家中沒有面臨類似的問題,可能僅是放入心中「存查參考」,企業經營則必須洞悉社會脈動,就算沒先做準備,也得迅速配合與反映在服務或商品中,否則影響企業生存,看到一家老字號餐廳裝設樓梯升降椅多年了,正是典型重視「銀色經濟」的案例。
這家老字號的餐廳,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主打揚州菜色,重刀工、火侯!雖然沒有提供揚州有名的「三頭宴」,但有獅子頭、肴肉、風雞、干絲等,三頭宴是曾在揚州吃過的名菜,將揚州的三道傳統名菜:拆燴鰱魚頭、清燉獅子頭、扒燒整豬頭發展而成的宴席。獅子頭肥而不膩,鰱魚頭口味香醇,整豬頭香溢四座,均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
話拉回高齡化與這家老字號餐廳有何關係?關係可大了,君不見一些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時代常去的餐廳紛紛消失,一方面是掌廚的老了,後繼無人,只好收攤;另一方面,是客人年紀大了,逐漸凋零或走不動、爬不動了,無法上門,年輕的客人不進門,餐廳就得思考如何讓老客人能繼續上門,維繫著生意不墜。
這家老字號餐廳,當年搬到現址,僅是考慮成本,設在二樓營運,未料,老客人的腿力已無法爬樓梯,多年前,裝設了樓梯升降椅,讓老客人能持續上樓一嚐美食,生意恢復以往的熱絡。
去年,台灣發生是否繼續在大眾運輸工具上設立博愛座的話題討論,我曾在聯合報發表一篇文章指出,根據日本的經驗,再過幾年,我們的公車可能不需要再設博愛座,原因是高齡化的迅速發展,屆時車上全是老人,每個座位都成為老人座,所以有人說,不久的將來,不需要強調銀髮產業,因為當所有消費者都是老人時,所有經濟活動的服務與商品,都是會因應老人需求來提供。
政府為因應高齡化趨勢,配合世界衛生組織(WHA)於 2002年開始推動的高齡友善城市,鼓勵各部會及地方政府發展可促成「活躍及健康老化」的硬體及社會支持環境,是否能落實?就看台鐵車站月台與車廂間的高低差、人行道崎嶇不平、公共運輸系統對高齡者與身心障礙者的服務態度等,仍有極大空間值得去努力。
政府為鼓勵企業投入銀髮產業,由研究機構提供一誘人數字,2025年預估有3.6兆市場規模,於是看到許多企業摩拳擦掌準備或已經投入銀髮產業,但看到的是藍海變成紅海,有的斷頭出場,有的轉移到海外或其他市場,原因不外乎:政府的銀髮與長照政策步調不一,各部會間各行其是,使得相信這3.6兆是塊大餅的企業嚐到苦果,現在再以長照2.0來鼓勵法人投入長照服務。
自由市場的經濟,是有隻看不見的手發揮功能,讓供需去影響商品、服務、價格,一旦政府這隻怪手介入,市場非但會扭曲走樣,影響的不只是企業生存與發展,更影響民眾取得服務的權利,這家餐廳的樓梯降椅是自己因應市場變化所購置,與政府輔具補助一點關係都沒有啊,台灣至今,為何有錢買不到有品質的長照服務?值得政府省思。
(本文作者為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失智症整合照護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