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預防慢性踝扭傷 | 健康遠見
運動傷害

預防慢性踝扭傷

【專家觀點】
預防慢性踝扭傷 圖/Shutterstock WAYHOME studio

骨科門診中經常可見到因為踝部慢性扭傷的病患求診,從學齡起到老年人都有,應多加注意。

踝關節的骨骼包括脛骨、腓骨和距骨,這些骨骼之間以強健的韌帶保護著,並形成關節,韌帶維持著關節的穩定性,且供踝關節得以進行多個方向的運動,因為足踝位於身體最底端,支撐體重總量大於膝關節和髖關節,但關節表面積小於膝關節或髂關節,且穩定性需依靠韌帶維持,在身體移動時會承受各種方向的應力,人體突然改變動作的方向時,可能造成韌帶荷重過大而引起扭傷,但若因為步行時不小心絆倒或跌倒,或踩到不平地面或異物,下樓梯時不平衡跌倒,都可能會「翻腳刀」,使踝關節做出超過韌帶限制的動作範圍,此時踝部韌帶會承受超過其限度的過大荷量,導致斷裂,甚至於骨折和脫位。

臨床上韌帶扭傷可分為三級,第一級扭傷為韌帶的部份損傷,但外觀無明顯斷裂;第二級扭傷為韌帶部分斷裂第三級扭傷為韌帶完全斷裂

在檢查上除檢查踝關節的穩定性外,可請病患進行站立測試,若病患覺得局部疼痛,但可站立且輕輕跳起,至少表示韌帶未斷裂,但可能有第一級扭傷,若病患可站立但不能輕跳,可能為第二級扭傷以上,若不能站立,表示可能為第三級扭傷甚至於骨折,臨床上可安排超音波檢查或磁振造影檢查評估韌帶;另可安排X光檢查評估可能發生骨折的可能性。

踝部扭傷的急性期治療,主要根據英文字首做成的縮寫字,即為PRICE五步驟,包括P(Protection,保護),R(Rest,休息),I(Ice,冰敷),C(Compression,壓迫),和E(Elevation,抬高)。

經過這些緊急處理後,病患應多注意保護,但仍需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步行和移動需求,許多人都忍痛步行,但即使日子一久,感覺疼痛減輕了,可是並未表示扭傷已經痊癒,仍應使用護踝保護,且需注意避免過度活動,避免會引起疼痛的動作,在疼痛許可下從事肌力訓練,一直到動作都不會疼痛為止。有些物理治療可改善踝部疼痛和腫脹,增進癒合,但應注意再度發生扭傷。若未配合良好並改變保健習慣,可能會一再發生扭傷,甚至於造成慢性踝部腫脹和韌帶斷裂,即會變成慢性病況,甚至於需施行手術治療。

有鑑於這些傷害很普遍,臨床上都會採用許多方式進行神經肌肉訓練衛教,在2017年5月的Scand J Med Sci Sports.中,荷蘭學者報告一個隨機臨床試驗的結果,比較使用App軟體程式和印刷小手冊對於指導神經肌肉訓練衛教來預防踝部扭傷的成效,考量臨床預防方式的成本效益,經由App或小手冊給予,本研究共分析220位先前曾發生過踝部扭傷的運動員,分為兩組各110位,並接受App或小手冊的訓練說明指導共12個月,評估其效果。經過8週後,每個月進行問卷詢問有關扭傷發生情形。

結果在追蹤期間,共有31位運動員發生再度的踝部扭傷而需接受醫療,可見再發率很高,採用App或小手冊進行衛教,對發生度扭傷或醫療費用都無差異。目前手機非常流行,讀者可以上網下載相關App軟體進行保健。

(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部主任)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