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職缺是為身障者量身設定的,很多時候是個案必須去適應職場環境,即使是相同障別,但每個人習性不同,來自不同的家庭,需求狀況不盡相同,因此依個別需求提供職務再設計。
身障就業服務中,職務再設計是屬身障者就業後所提供的服務,此服務乃身障者能否穩定就業的重要環節之一。
一般來說,經過就服員根據其工作流程分析,就每個身障者各自不同的身心狀況、能力、條件與需求,協助調整工作流程,並盡可能打造一個適合就業的工作環境,或是提供適合的輔具,增進個案的工作能力與提升工作效能,最終是希望他們可以穩定就業。
無一職缺是量身訂做
就服員洪翠梓表示,所謂的職業重建有一定的流程,先安置後訓練,通常他會先行到身障者未來即將工作的環境,走過整個工作流程後,掌握整個工作狀況後,接著才是個案進入職場。
然而事實上,沒有一個職缺是為身障者量身設定的,很多時候是個案必須去適應職場環境,即使是相同障別,但每個人習性不同,來自不同的家庭,需求狀況不盡相同,因此依個別需求提供職務再設計。
職務再設計即是拉平彼此的期望值
例如體能狀況、情緒安撫、與雇主協調,需考慮的環節極多,調整職務內容,或是透過訓練,將他的能力拉到可容許範圍,舉例來說,雇主期望值為100,個案能力僅有60,透過職務再設計調整或是訓練,將彼此的數值拉到平均值80,過程中除了個案溝通外,也需與雇主溝通身障者確實有其障礙不足之處,在調整過程中,將期望值拉到彼此都能接受的範疇。
能否順利且穩定就業的變數很多,對洪翠梓來說,在輔導身障就業最無力的情形卻是─個案無法配合,「我常說我不怕你慢或笨,就怕他不肯堅持,當然家庭支持也很重要,個案強烈的企圖心,我就可以協助他順利且穩定就業。」
此外,另有不少失敗案例是家長涉入太深,「有的家長每天帶個案上下班,中午還帶回家吃飯,到職場擦汗、不停跟個案噓寒問暖,其他同事看了,只會覺得個案無法獨立,很容易造成不好的觀感。」
個案感謝即成就感來源
從事就服員工作已有7~8年時間,對洪翠梓來說,辛苦雖辛苦,但看到輔導個案的轉變,甚至因順利就業改變他們的人生,是她備感欣慰的地方,「不然他們可能只能一直宅在家裡,成功就業後他們來謝謝我,這樣的成就感,是其他地方找不到的。」
但她也不諱言,目前社會環境不斷在改變,她在服務個案時,也傾向不斷提高個案能力,「因為,在面對外在環境變化時,較有籌碼與職場競爭力;未來,他們或許就不必再透過我們,便可以直接求職了!」
(文/張雪惠;攝影/何坤益)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66期;2017.8月號
專欄介紹:
自1983年7月創刊,伊甸園月刊已發行數十年,過程中,我們發現需要幫助的人越來越多,層面越來越廣泛,每一個個案、每一個村落都有自己的故事與難處,我們聽過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聞之鼻酸的憾事,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告訴更多人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情,讓更多溫暖及感動能夠傳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