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幼兒常「睏嘸飽」,上小學後問題多 | 健康遠見
睡眠

幼兒常「睏嘸飽」,上小學後問題多

【專家觀點】
幼兒常「睏嘸飽」,上小學後問題多

您有聽過台語的搖籃曲「搖嬰仔歌」嗎?起始的歌詞「嬰仔嬰安睏,一暝大一寸;嬰仔嬰嬰惜,一暝大一尺」,相信許多人都耳熟能詳,甚至可以哼唱幾句,而細細品味當中的文字,也能感受到父母對子女的愛護與期待。

雖然裡頭的描述採誇飾的手法,但以往文獻證實睡眠對嬰幼兒的成長發育確實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期刊「學術兒科學」的報告更指出,幼兒若常睡眠不足,恐影響認知功能發展,往後上小學容易衍生學習與行為上的問題,值得家長們關注。

該研究由美國麻州總醫院的一般兒科主任艾爾西.塔斐拉斯(Elsie Taveras)醫師所主持,其針對1046位小朋友長期追蹤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目的在探討當事人學齡前的睡眠習慣是否和長大就學後的表現有所關聯。

調查過程中,每位家長除要定期填寫問卷回報孩子的健康狀況外,在他們6個月、3歲與7歲時也需接受面對面的訪談,重點主要放在孩子平時就寢的情形,藉以瞭解睡眠的質與量。

另外,在孩子7歲時,家長和學校老師還要協助評估孩子的大腦執行功能,意即大腦處理外來訊息與能否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並提供品性方面的資料。

統計顯示,相對於總是睡眠充足者,常睡眠不足的幼兒到了7歲上小學時,無論是在注意力、記憶力、邏輯推理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上似乎都比較差。更糟糕的是,情緒也不穩定,傾向有暴力、攻擊與破壞等偏差行為發生,和同儕之間的關係欠佳。上述發現即使排除可能的干擾變項,結果依然相同。

研究者表示,想要孩子的大腦功能健全發展,每天睡飽很重要。睡眠不足可能會影響大腦神經的可塑性(註:大腦因應環境變遷或個人經驗進行結構、功能調整的能力),而從臨床實驗也看到,負責衝動節制、情感管控與推理思考的前額葉皮質、杏仁核、紋狀體等區域也會受到干擾,阻礙相關功能的運作。

有鑑於此,其建議孩子從小就要培養規律作息,儘量維持固定的入睡、起床時間,以便能達到應有的睡眠時數。比方說,6個月到2歲的孩子,每晚至少要睡12個小時,3到4歲的孩子為11個小時,5到7歲的孩子則是10個小時。

而睡前避免接觸3C產品和含有咖啡因、糖分的飲料或食物,營造優質的睡眠環境,與建立睡前儀式(如沐浴、聽兒歌、讀繪本或柔軟運動)等皆有助孩子該上床時能夠安然入眠。

或許有些家長會說,無論怎麼安排,孩子就是無法睡到專家建議的時數。其實只要寶貝早上自然醒來,看起來精神不錯,沒有胡亂哭鬧,且白天活動未打瞌睡,那就毋須過度擔心。然而,若還是有所疑慮,不妨諮詢兒科醫師的意見吧!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leungchopan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