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管怎麼努力,尺寸還是偏大,很難找到滿意的規格。」文旦農攤手表示抱歉,我只能苦笑接受。中秋快到了,我喜歡果形偏小的文旦,以往此時都會請熟識的農家幫忙留一箱「好貨」,但今年受到寒害影響,文旦的產果率急遽下降,同時導致每個文旦都變大。
「同一棵樹的果子少了,其他果子自然分到較多營養,文旦要長大我也沒轍。」農人表示以前靠著施肥技巧控制和修枝技術調節果型,然而今年在寒害影響下通通破功。他表示,果型大也不見得不好吃,只是不同於以往的感覺。
我知道不能單用「文旦大小」當成品質的標準,重點應該放在文旦本身是否有重沉感、果粒纖維是否細嫩、汁水能否充足?然而標準這件事,本就容易隨著認知而改變。
記得十多年前開始接觸文旦產業時,身邊多數朋友會以產地判斷好壞,最知名的當然是台南麻豆文旦,只要此地產的都屬上等貨,讓某些其他產區的文旦農紛紛「號稱」自己是麻豆文旦,導致麻豆農會必需以「產地證明標章」進行正名。
產於麻豆的文旦一定好吃嗎?答案見人見智,就算在麻豆也有產區差異,屬於舊麻豆產區的田地,在許多年前曾是曾文溪的河口,後來泥沙漸漸淤積,讓海岸線向西延退,當麻豆不再臨海時,土壤已是多年來的河砂淤積土,這種黏性較高的土壤就是麻豆文旦知名的原因之一,時光流逝,舊麻豆產區外圍的農田也種滿文旦,土壤性質當然不同於舊區,文旦的風味口感也有了獨自的特色。
「都是麻豆文旦,要選新區或舊區?」若有人這樣問,我會很為難,因為新區的風味別有特色,滋味也頗棒。況且這些年跑的產地多了,譬如新北的「八里文旦」、花蓮的「鶴岡文旦」、雲林的「斗六文旦」、嘉義的「竹崎文旦」和近年台南下營區主打的「A瀛文旦」,我都曾吃到很不錯的文旦,產地只是參考而已,畢竟栽培管理技術才是決定的因素。
「不要求以往的大小,今年就幫我留一箱好貨,樹齡35年上下,但我要求一定要白露之後才採摘,且至少放10天走水。」我聳肩退步,挑文旦最終重要的還是「人」,還有感恩的心,今年能吃到水果,就需要好好感謝農人啊!
我推薦的文旦麻豆
5012柚意思:0913-179075(李佳翰)
鶴岡柚農:0987-194971(林誠雄)
(作者徐仲為食材達人、營養師,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2016年9月8日《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