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有平面媒體對長照2.0進行調查與訪問,結果長照2.0彷彿已成為「國王的新衣」。蔡英文總統所宣示給民眾一個「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付得起」的「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體系」,從民調結果的事實是「民眾不知、服務不足、分配不均」,長照家庭更直言,「很難用」,政府如不懸崖勒馬,調整長照政策優先順序,長照悲劇持續發生,在2020年總統選舉引爆出來,民進黨自食惡果事小,家庭被拖垮影響社會,長照體系無法建立才是嚴重。
2020年,台灣老人將超過16%,失能人口預估將超過百萬,倘若這件國王的新衣,再不具體落實,每年300億的錢花了,卻未花在刀口上,家庭無法取得服務,除引發的照護離職、照護失業、照護殺人等,長照2.0失敗效應勢必反應在這一年的總統選舉上。
今年開始,衛福部史無前例有300億的長照預算,2018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社福支出更高達4,898億元,為最大支出,加計非營業特種基金1460億元、前瞻特別預算35億元共6,393億元,衛福部將成為各部會最有錢的部會,如何花這預算,是否能解決民眾問題,成為衛福部最大考驗。
目前長照2.0的規劃是以ABC級服務架構為第一順位,預計要在全台22個縣市,有469A-829B-2,529C的建置數量,至今僅佈建了80個A級「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199個B級「複合型服務中心」及441個C級的「巷弄長照站」,20個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
原本欠缺照護人力,服務普及率已不到四成的問題更加惡化,直接受到影響的是長照使用者。人力短缺,讓原有居家服務時數已不到應有的五成,服務時數下調,輕度失能每天僅一個小時,重度為兩小時,剩下時間家人要自己照護;日間照顧中心大量增設,已出現照護品質下滑;送餐服務仍是一周五餐,其他時段,要老人挨餓。
經濟條件尚可的家庭以外籍看護,或是選擇機構照護,經濟弱勢家庭則選擇離職來照護,或選擇未立案機構,低價照護長者,前者淪為長照服務排除者,後者則陷入長照2.0服務量能不足的照護困境。日前還發生宜蘭有三位在未立案的機構接受照護,在廁所對外喊肚子餓,家屬每月收入無法負擔合法立案機構的困境,都因目前政策規劃的失當所致。
台灣失能人口今年預估80萬,其中以家庭照護居多,至少有40到50萬,外籍看護有24萬多,還有送機構照護。換言之,今天長照體系的建立是應以家庭照護者為主要對象,外籍看護為次要,如何先培力這兩者,使其擁有足夠的知識與技能進行照護工作,同時,加速召募照護人力,提供足額的居家服務,讓家庭得以喘息,才是政策順序;同時,也應將機構住民納入長照2.0服務對象,不應排除在外。
培力家屬、外籍看護及訓練照服員需要師資,師資需要教材,當務之急是以師資與教材最為優先,再配合照服員的分級證照、薪資制度、職涯規劃等,才能吸引到人才加入長照。
衛福部長照政策先擺譜,將錢花在ABC服務架構,提出的未經測試的服務流程與載具,讓承辦的民間團體更加混亂,影響到現有服務,更將使用機構的經濟弱勢家庭,排除在長照2.0外。將大部分預算投入體系建置上,期望服務未來能自己長出來,使長照如同國王的新衣。
長照2.0本末倒置,讓許多家庭持續陷入長照、經濟的困境,衍生出更多的長照離職、長照悲劇等,僅會加深民眾的不滿,為何要讓無助的弱勢家庭承受這壓力,蔡政府是否以為2020年穩操勝算?長照若持續是國王的新衣,屆時引爆出的民怨與悲劇,將影響台灣社會發展與經濟穩定。
(本文作者為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失智症整合照護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