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自小患有小兒麻痺的賴張亮建築師與太太,他們堅持在住家設計上,「身體與心理」的無障礙同等重要。
一進入賴張亮的家,難忍好奇特別觀察了他們家的玄關,因為對拄著拐杖的肢體障礙者,一進家門的脫鞋動作,就是一道障礙。
此時看見一個高矮適中的椅子,從脫鞋處往門內延伸到非常緩的斜坡,緊鄰著玄關處,是一處擺放著桌椅的休憩區,向右望去,一大片落地窗外的寬闊視野,讓人心曠神怡了起來。
聽著我們一行人此起彼落的讚嘆聲,賴張亮難掩驕傲神情。因為,無障礙住家設計觀念超前的他,早在25年前就打造了這個身心皆無障礙的伊甸樂園。
對於自宅設計之講究,光是門的開和關,賴張亮就有其一番獨到見解,他說:「門對行動不便的人來說,它包含四個行為,這四個行為都必須讓我們感覺很順暢,就是:出去的開門與關門、進來的開門與關門,但是一般人都誤會,以為開門與關門是同一個意思,是一樣的行為,其實是不一樣的。」
對肢體障礙者,不論是拄枴杖或坐輪椅,是無法邊開門邊往後退,也就是邊開門邊移動,一定是立定站好。所以開門沒有問題,但是出去之後,無法做「拉」的動作,換言之無法做關門動作,除非門開很小,但是開太小又出不去。「因此,一個關門的動作對我們來說就是障礙。」
賴張亮設計的這道門,寬160公分(一般是110公分),輪椅族也可輕鬆通過。採偏心軸設計,藉由旋轉軸心往中間約1/4的寬度距離,再加上門中間較厚,兩邊薄,就能節省開門的力氣。賴張亮直說:「費時省力的概念,對肢體障礙者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問他這門應該很貴吧?他笑笑說:「我特別挑了不是很貴的五金,而且這道門僅上下軸有五金,中間是空的,很耐用,沒有很多的機械原理,成本很重要,越簡單越耐用!」
一般人都是考慮身障者在身體上的無障礙,但他在設計房子時,特別使用通用設計,因為,不論是否身障者本身,或是訪客們,甚至是自己的兒子,他都深深期盼大家是心理無障礙的狀態,兼具心的無障礙與自由,才是最佳設計。
自由沒有障礙芥蒂的概念,可從玄關與客廳間作延伸可充分看出,他利用同色系的木頭地板,配上同是木製的桌椅,破除門裡門外隔閡。
談及大家最常在家裡用到的扶手,他強調,家不是醫院或機構,應以每個人的需求出發,打造舒適的居家環境。善用固定式的傢俱作為扶手,例如櫃子、櫃檯、沙發、桌腳和椅背,都可以取代扶手的撐、扶、靠三個功能。當然,不同的扶手不同的位置,產生的功能不盡相同,而且施力點不一樣,絕非一根扶手解決所有需求。
「我們喜歡自己有掌控權。」賴張亮覺得,很多肢體障礙朋友很依賴別人幫忙,在家裡,他和太太希望自己握有最大的自主權。只要回到家,臥室就是他們很重要的生活區塊,也會習慣先卸下身上笨重的支架,此時的他們變身為爬蟲類,靠著手自由移動。
仔細環顧臥室的傢俱,大多是較低矮的傢俱。突然間,兩個附有輪子的可愛小桌,映入眼簾。仔細一問才知,這是賴張亮夫妻倆的移動式書桌,「一般人都會以為肢障者在家就是坐輪椅,但我們不是嚴重到那樣,還是希望可以靠自己來移動,所以說,可以移動的小桌子,對我們來說是很方便的。」
但一般的概念是輪子並不適合給肢障者使用,但其實須先了解,什麼樣的情況會造成滑動?換句話說,有輪子的傢俱,就不要做太高。
目前夫妻倆各自有一張自己的小書桌,可以很方便的移動,重點是桌子很低,不需做煞車,用起來格外順手。
在生活中選擇既安全又方便的行為模式,是賴張亮夫妻一致的想望。
他們在臥室放了一個小冰箱、熱水瓶和杯子,如此一來就不需要跑到廚房和客廳,都是可以拉出來用的;衣櫥採拉門設計,取用才方便;臥室主燈開關位置,除了入口,房內也有裝置,雙開關設計,以用心創造便利;浴室沒有門檻,地板改貼pvc地板,又耐磨,有木頭的止滑,好清理。
蓮蓬頭的高度、洗臉盆的高度、馬桶的高度,都必須因人而異,扶手兼作毛巾架,強度要夠......。種種用心的小細節,讓他們很舒服地在臥室活動,很難感到不方便。
最後,我們來到今天採訪的大重點-廚房。
打造一個讓同是小兒麻痹不利於行的太太,可以方便做出一桌好料理,賴張亮也著實下了工夫。賴太太說:「將流理臺降低,而我的輪椅墊高,就可以輕鬆坐著煮飯。」
從冰箱拿菜,到洗菜切菜,接著炒菜,一氣呵成。而一般認為輪椅族做菜,必須把流理臺下的櫃子挖空才好,賴太太覺得完全沒這必要,她認為,還是必須放一些可以順手拿的儲藏櫃,而彎下去拿鍋子最方便;再來,動線很重要,因右手是慣用手,整個動線由左到右,非常順暢,完全看不出來是給肢體障礙者做菜的空間,很自然,就跟一般人一樣。
問賴張亮說,無障礙居家設計最重要者為何,他想都沒想的回說:「乾淨整齊最重要!像是地面一定要乾淨,因為我們最怕滑,只要有一張小紙屑石頭,就可以讓我們滑倒,這是不可忽視的危險因素,比豪華的擺飾設計來的更重要!」
雖然此行談的是無障礙之住家設計,但在訪談過程中,讓人感動亦非常有共鳴的是賴張亮夫妻用心生活的一面,從言談中,深刻地感受到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工作、人生和家庭非常驕傲,肢體上的不便,並不妨礙他們追求卓越人生,以及身心皆無障礙的自由生活!
最後,賴張亮夫婦對於肢障者,異口同聲提出這樣的呼籲:「行動不便要盡量動,不要依賴輪椅。我們也一直期許希望自己不是懶惰的殘障者,希望可以活出跟一般人相同的健康、無障礙且精彩的人生!」
(文/張雪惠;攝影/李蒼瑀)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67 期 2017.9 月號
專欄介紹:
自1983年7月創刊,伊甸園月刊已發行數十年,過程中,我們發現需要幫助的人越來越多,層面越來越廣泛,每一個個案、每一個村落都有自己的故事與難處,我們聽過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聞之鼻酸的憾事,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告訴更多人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情,讓更多溫暖及感動能夠傳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