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顛倒會影響我們肌膚狀況是普遍認知的事情,可是勒…你八成沒想過用餐時間異常可能也會影響生理時鐘,進而改變肌膚日間的防護能力。
一篇發表在《Cell Reports》的研究,由 O'Donnell Brain Institute 與爾灣加州大學(UC Irivne)進行的動物試驗。研究者們想要知道改變飲食模式是否會影響動物的日夜節律,於是設計一項以老鼠為對象的試驗,藉此調查「餵食時間是否會影響肌膚的生理時鐘」。
在不同的時間讓老鼠用餐
研究把老鼠分成 5 組,研究把整個餵食時間設定成 28 個小時的時間點(ZT),ZT0~ZT12 是「晝」,而 Z12~ZT24 是「夜」,試驗為期 21~26 天,每天記錄老鼠飼料的攝取量與體重變化,詳細分組如下:
1. AD(ad libitum):隨意吃
2. ED(early daytime):ZT0~ZT4 餵食
3. MD(midday):ZT5~ZT9 餵食
4. EN(early nighttime):ZT12~ZT16 餵食
5. LD(long daytime):ZT3~ZT11 餵食
圖/各組老鼠的餵食分配圖。
由於老鼠是夜行性動物,因此只在晚餐餵食的 EN 組是對照組。
夜間進食不僅改變肌膚生理時鐘也會影響代謝
該研究會分析老鼠肌膚的基因表現、DNA 合成、氧化還原的代謝酵素變化以及照射紫外線。結果發現關於晝夜節律的基因表現會隨著餵食時間而有所不同。而在基因表現分析裡,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基因 Xpa,它能編碼出 XPA 蛋白質,在核苷酸切除修復(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過程中揮發關鍵的角色,少了 XPA 會影響肌膚表皮細胞 DNA 受到紫外線破壞後的修復效率。(受損的 DNA 沒修好會怎樣?不是細胞突變就是死亡。)
研究者發現,符合老鼠正常餵食的 EN 組,XPA 在白天的時候較活躍(下圖咖啡色曲線圖),也就是說它們在白天對陽光(紫外線)有較佳的防禦力,反之除了 AD 組之外的其他日間餵食的老鼠,牠們 XPA 基因表現受到了影響,日間的基因表現變弱,一但在白天遇到紫外線,會因為 XPA 蛋白質生成量少使得修復能力降低,肌膚細胞變得容易到紫外線的傷害。
圖/Per2 基因是哺乳動物與生理時鐘有關的基因。
這是動物實驗的結果,人類還不確定…
最後要注意這篇研究是老鼠試驗,因此得要再更進一步研究才能知道人類的肌膚是否也有著相同的生理時鐘。但如果萬一真的人類也是如此,那該怎麼辦呢?
撇開其他生理代謝的問題,光就紫外線抵抗來看,有兩件事情要注意:
1. 白天出門請做好防曬的準備
2. 注意維生素 D 是否充足,可能少接觸陽光或是有做好防曬的關係,可能因而影響肌膚的合成量,這時就得留意從食物或是從補充品獲取它啦。
• 關於本文
文獻/內文圖片出處:Wang, H., van Spyk, E., Liu, Q., Geyfman, M., Salmans, M. L., Kumar, V., … & Andersen, B. (2017). Time-Restricted Feeding Shifts the Skin Circadian Clock and Alters UVB-Induced DNA Damage. Cell Reports, 20(5), 1061-1072.
專欄介紹:
營養共筆是個由營養師經營的健康知識網站,內容有點認真,但有點隨性,我們不太會寫恐嚇你的文章,只是想要踏實地讓你知道,關於營養生活的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