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烹調,才能把食材的營養完整呈現呢?結合安心健康及歐法料理的主廚級烹調手法,是廚房裡最實用的祕訣!
減去食材中的隱藏油脂
示範一:雞肉
• 油脂較少的雞肉──雞胸肉
Step1. 加點油拌勻
炒雞胸肉時先加 1 小匙油拌勻,讓油脂沾附在雞肉表面。
Step2. 冷鍋下肉
冷鍋時放雞肉,需要油脂翻炒的配料,如洋蔥、胡蘿蔔,可以一起下鍋。
Tips:
1. 雞胸肉油脂少,且適合短時間烹調,故建議用不沾鍋,用最少的油也能不沾黏。
2. 煎出的油脂留一點點在鍋底,再加蔥、蒜或洋蔥,就可以炒出香氣,不用再加油爆香。
• 油脂豐富的帶皮雞肉──雞腿
Step1. 雞皮朝下
鍋中無須加油,冷鍋時將雞皮朝下入鍋,煎到雞皮上色再翻面。
Tips:若是燴煮、簡單調味時,可用不沾鍋,但要燉煮、加入醬油或油膏等調味料時則用鑄鐵鍋。
Step2. 用紙巾吸油
煎出多餘油脂可用廚房紙巾擦拭。
安心小提醒:
煎出來的油脂不要留下來炒菜,油脂(尤其是動物性油脂)反覆高溫加熱易產生有害物質,這也是炸物不健康的主因。
【譚老師私房話】減少吃進大量油脂的方法
烹調前我習慣先去皮去油,去皮雞腿的油脂可減去60~70%,豬里肌切去肥肉可減脂20%。去除動物脂肪除了減少熱量負擔,也能降低環境荷爾蒙、重金屬等脂溶性毒素的危害;煮熟後再去皮、去肥肉,有些油脂還是會在烹調過程中進到肉裡面,所以最好先去除。很多人覺得新油不容易炸出漂亮的色澤,甚至認為炸過幾次的油才香,其實飲食是一種習慣,像我兒子在家吃慣了,經過鹽酥雞,聞到炸油味反而覺得難受。
示範二:煎魚
• 油脂較少的魚──以赤鯮為例
Step1. 抹點油
魚身擦乾,抹上 1 小匙油。
Step2. 冷鍋下魚
冷鍋(建議用不沾鍋)時下魚,抹油的一邊朝下;翻面前再用 1 小匙油塗抹魚身。
• 油脂豐富的魚──以鮭魚為例
Step1. 對切成兩片
建議從中間對切成兩片再下鍋煎,較容易煎到魚皮,鍋中無須加油。
Step2. 魚皮朝下
冷鍋(建議用不沾鍋)時下魚,鍋中無須加油,將魚皮朝下,煎出多餘的油脂可用廚房紙巾擦拭。
低溫煮保留養分遠離毒害
• 避免爆香過油等烹調
習慣熱鍋熱油、大火快炒、爆香,產生的油煙也會造成健康危害,不只是負責煮飯的人,全家人都會受到室內空氣污染的影響。
• 避免高溫烹調
高溫烹調容易產生有毒物質,例如富含澱粉的食物經高溫烹調容易產生丙烯醯胺,有致癌及導致不孕的疑慮;蛋白質容易產生異環胺類化合物、油脂則易產生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PAHs)。
• 低溫烹煮技巧
Step1. 食材下鍋再開火
不要先熱鍋再加油,養成冷鍋冷油,食材下鍋後再開火的習慣。
Step2. 加水的「濕式料理」
水的沸點不超過 100℃,烹調時加水就能避免高溫。如炒青菜時只放一點點油、加點水,再開火用拌煮炒方式。
(原文刊載於譚敦慈、陳之穎《譚敦慈、陳之穎帶你安心過生活》一書/三采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