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胃食道逆流藥物的兩面刃:防胃癌和增胃癌 | 健康遠見
防癌

胃食道逆流藥物的兩面刃:防胃癌和增胃癌

【專家觀點】
胃食道逆流藥物的兩面刃:防胃癌和增胃癌

2017年10月31日由香港大學(University of Hong Kong)與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共同發表於知名醫學期刊《腸胃學》(Gut)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自行長期服用胃食道逆流藥物—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pump inhibitor;縮寫為PPI)可能會大幅增加胃癌發生的風險。

眾所周知,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是造成許多上消化道疾病的致病因子,包括:慢性胃炎、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同時也是導致胃癌的危險因子,且早在1994年,幽門螺旋桿菌就已被WHO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Group 1 carcinogen)。因此,如果能夠有效地排除胃幽門螺旋桿菌,就可以減少33~47%胃癌發生的風險。目前,醫學界都是使用PPI藥物加上兩種抗生素的三聯式處方來對抗幽門螺旋桿菌,所以說PPI藥物可以預防胃癌的發生。

另一方面,科學家也發現,長期使用PPI藥物的患者中,胃癌風險會增加43%,但這些過往的研究中,存在一個小缺陷,就是沒有將幽門螺旋桿菌的交互作用考慮進去,因此科學家擔心結論會有誤差。但這次香港大學與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中,特別設計排除了這項干擾因素,得出了長期單獨服用PPI藥物就會增加胃癌發生率的結論。所以說PPI是兩面刃,使用恰當可以預防胃癌,使用不當反而會增加胃癌,讀者不可不慎。

研究人員根據香港健康資料庫,彙整從2003~2012年間接受PPI類藥物加上兩種抗生素治療完成並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之成年人(3,271人),之後並持續監測至2015年底,平均監測7.6年,藉以觀察回家後,若再繼續服用PPI藥物與胃癌發生率的關聯性。

研究結果顯示,3,271人中共有153名(0.24%)患者不幸得到胃癌,而回家後有繼續服用PPI類藥物的患者比沒有服用者,發生胃癌的風險增加了一倍以上。且隨著使用時間越長,罹患胃癌的風險更是隨之上漲,長期使用PPI一年後,風險增加五倍,服用兩年上升到六倍,服用3年以上,風險甚至大幅增加達八倍之多。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台灣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機率約為54.4%,相當於每兩個人就有一人可能受幽門螺旋桿菌所困擾,而被感染者,大多也都有胃食道逆流的情形,所以民眾在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後,極有可能再使用PPI類藥物來對付胃食道逆流。在台灣常見的PPI類藥物,包括Okwe(歐克胃)、Losec(樂酸克)、Nexium(耐適恩)、Takepron(泰克胃通)、Pantoloc(保衛康治潰樂)、Pariet(百抑潰)等。

長期使用PPI除了會增加胃癌發生率外,也會導致像是維生素B12缺乏、腎臟疾病、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腹瀉、低血鎂、骨折、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等疾病,所以雖然用來對付胃食道逆流相當有效,但切記不能完全依賴它,因為副作用也相當大喔!

依據WHO癌症報告顯示,胃癌是全世界第五大最常見癌症,而因罹患胃癌死亡人數佔全球排名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肝癌。在台灣,胃癌始終高居國人10大癌症之列,且全台平均每2.5小時就有1人罹患胃癌,光是106年就有高達2,241人死於胃癌。依據國健署最新公布的103年癌症登記資料來看,胃癌雖名列國人10大癌症發生率中第9位,但若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胃癌高居103年10大癌症死亡率的第7位,顯見胃癌的嚴重性。

胃癌在初期並沒有明顯不舒服的症狀,所以不易被察覺,最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像是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胃灼熱感、打嗝、腹部悶脹、上腹部疼痛、全身倦怠或者是腹瀉等,一般人很容易會忽略掉這些症狀,或是隨便吃個胃藥,待症狀緩解後,就不再理會。建議讀者們,若是出現上述症狀,並持續兩周以上,就應該去醫院就診,作進一步的檢查,萬萬不可擅自服用成藥,以免延誤病情。

胃食道逆流藥物的兩面刃:防胃癌和增胃癌_img_1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leungchopan

潘老師現在就來告訴大家,應該注意哪些日常生活細節,就能遠離胃癌的威脅:

1.  儘量避免醃漬類、煙燻和高溫油炸食物:醃漬食物中含有亞硝酸鹽,而煙燻及高溫油炸食物等都是易致癌物質。

2.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並細嚼慢嚥:三餐一定要定時定量,且只吃八分飽,因為暴飲暴食會讓胃部壓力大增,對胃壁會造成損傷性的刺激,非常傷胃。

3.  不吸菸、少喝酒:酒精會刺激胃酸分泌,損傷胃壁黏膜組織,而菸草中的致癌物質,更是多到不可勝數。

4.  少喝刺激性飲料與食物:可可、巧克力、濃茶、咖啡、可樂等飲料及甜食,都會刺激胃酸分泌,應酌量攝取。如果是胃潰瘍患者,就應完全避免食用辣椒、檸檬、碳酸飲料等。

5.  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加工食品:多吃富含維他命 A、B、C、E及葉酸的植物可預防胃癌的發生,還要減少攝取加工食品,因為這類食物在加工過程中,已流失大半原有的維生素與纖維素,還可能吃進許多不必要的食品添加物。

每天適度運動,還有紓壓的效果:運動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減少致癌物停留在腸胃道的時間。再者,運動也有舒緩情緒壓力,調節自律神經的功能,降低因胃部疾病引發的胃癌。

(本文作者為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教授)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