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暉爺爺談笑風生,信手拈來都是一則幽默故事,逗得長輩們捧腹大笑。來到健康促進班,大家公認他博學多聞,即便退休,他在這裡找健康、找快樂,他笑言,這是他的養生秘訣啊!
人人窮極一生追求幸福,但幸福的定義是什麼?是活到老學到老,能享受知識活水帶來的快樂嗎;是施比受更有福的收穫嗎;還是生活中一點點小小的樂趣就能得到大大開心呢?
黃國暉爺爺今年70歲了,他和太太參加共餐、上課、聽講座、當志工,樂齡樂活,幸福就彰顯在他們身上。
黃爺爺從鐵路局退休之後閒來無事,經常到處走走晃晃,泡圖書館看電影、閱讀報章雜誌,更喜歡四處上課。每天時間排得滿檔,就算到了假日一樣到處去聽講座,活動多到有時候還排不過來,他風趣的笑說:「我去上課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目前的程度是小班生,向一年級的程度前進。」
豐富課程 吸收不完
有一天,他在里民辦公室看到了伊甸北投耆福老人中心健康促進班的資訊,好奇之下就來看看,至今已經參加三年了,他說:「感覺很好。」
無論是綜合課程、社交活動、醫學常識、運動或做做手工藝他都參加,其中最有興趣的就是關於醫學養生方面的課程。「多認識一些觀念,知道如何保養身體,像是晚上8點鐘以後盡量不要吃東西,讓腸胃有足夠的時間消化,11點之前上床睡覺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保健知識。」
黃爺爺個性幽默風趣,他吸收了許多養生知識,健康促進班布告欄張貼的都是他幫忙蒐集來的健康講座訊息,甚至還在伊甸北投耆服老人中心分享講座,講題為「屁談」,將歷史和政治融合,用「屁啊」的字眼貫穿,諷刺時事,逗得台下爺爺奶奶們捧腹大笑,長輩們都稱讚他博學多聞。
他表示,自己目前身體還不需要人家照顧,「健康快樂最重要。」
走出家門 服務他人
不只要注重身體健康,也要重視心靈上的保健,黃爺爺學到「運動、營養、人際關係就是自癒力」的好觀念,他和蔡奶奶攜手出家門,來這裡從共餐開始,每天都跟太太一起來上課,認識了許多朋友。
「我老婆是家庭主婦比較內向,糖尿病控制得還不錯,身體還可以,所以我鼓勵她走出來,不要只待在家裡,要多運動。」黃爺爺當著奶奶的面幽默的說:「不過夫妻一起在這裡,唯一的壞處是沒辦法說她壞話……哈哈哈…」奶奶也笑了,鶼鰈情深立即在這細微的小地方閃閃發光。
蔡奶奶說她負責盯著老公的時間,要準時過來,神仙眷侶有著不愛與人計較、順其自然的生活觀,蔡奶奶更從服務對象的位置轉身成為夥伴,幫忙陪伴日間照顧中心的幾位90多歲老人,「也是第一次,就是上完課再留下來當當志工,差不多有好一段時間了,每次兩個小時,跟照服員都處得很好。」
她說:「有些人失智、有些失能,專業性質的服務有照服員處理,我就是陪陪他們,要是觀察到什麼異樣,也好趕緊反應給照服員。」
70多歲的陪伴90多歲的再好不過,服務使人感到年輕,生命很有價值。「以前一個人在家沒運動也沒活動,一天過一天,現在大家都很照顧我,過得很充實,孩子們不但放心,也為我們高興。」
持續學習、樂於分享,凡事喜樂,黃爺爺與蔡奶奶他們養生之道的秘訣就在當中。
(文/王錦萍;攝影/何維綱)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69 期 2017.11 月號;原標題為〈樂齡又樂活〉
專欄介紹:
自1983年7月創刊,伊甸園月刊已發行數十年,過程中,我們發現需要幫助的人越來越多,層面越來越廣泛,每一個個案、每一個村落都有自己的故事與難處,我們聽過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聞之鼻酸的憾事,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告訴更多人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情,讓更多溫暖及感動能夠傳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