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看一下你的房間吧。從你的房間,可以看得出你的個性。」── 俄國作家 杜斯妥也夫斯基
最近,利用「斷捨離」徹底丟棄不需要的東西這個觀念已廣為流行,清掃身邊的東西,已經成為時代的潮流。
特別是邁入老年,生活型態隨之改變。正因如此,任何人都會想「趁機大掃除」,好好整理一番,問題是沒這麼簡單。經年累月、一點一滴累積的東西,東一堆、西一堆的,並非一下子就能清理完畢。
雖然不用太心急,但是建議你年過50,就開始描繪「清理計畫」。把不穿的衣服、占滿書架卻沒讀的書……所有沒用、多餘的東西通通丟掉,家裡自然變清爽。
只是,假如老想「有可能會有用,丟掉可惜」,就會有越來越多東西丟不掉吧。請先環視四周,換個想法「自己使用這些東西時會感動嗎?」
假如你無法想像自己會使用、甚至連看都不想看的話,對你而言,那個東西並非多麼重要,徒然佔位置,丟掉也沒差。相反的,假如這個東西能夠讓你回憶過往,露出微笑,就是很重要的東西,應該留下來。
雖然尊重個人的主觀意識判斷,不過只因「可惜」就留下來的話,恐怕永遠也無法瘦身。
50歲開始大掃除,和退休後再大掃除不同,能比較從容。人的年紀越老,幹勁和耐力都會衰退。由於我們對身邊物品有感情和執念,退休後要徹底做大清掃,格外困難。
可是50多歲的人尚有幹勁和毅力,珍惜東西和緊守著不要的東西不放,兩者似是而非,請務必培養分辨其不同的判斷力。假如某些東西即使占位置,也有留下的價值,從瘦身計畫中剃除也無所謂。我們的生活要簡單,卻也不能失溫。
總之,應該以自己感到「自然而然身心舒暢」,為第一優先。
(本文作者為日本精神科權威。原文刊載於保坂隆《50歲後,也可以過幸福日子》一書/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