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要活就要動,談運動與死亡率 | 健康遠見
瘦身

要活就要動,談運動與死亡率

【專家觀點】
要活就要動,談運動與死亡率

眾所周知運動有益健康,運動可增強體能,改善代謝並減少許多慢性病,但是否可降低死亡率,則是見仁見智,因為死亡的原因很多,不一而足,且很少有良好對照組的隨機分配研究,確實探討運動與死亡的相關性。雖然如此,專家們仍會建議大眾從事合適的運動,以增進健康,延長壽命。目前已有一些人口世代的多年研究,讓我們得以初探運動與死亡的議題。

研究運動劇烈程度時,可將其代謝率增高情形與基礎代謝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比較,訂定得到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s)。定義上中度運動量為達到3~6個代謝當量,劇烈運動則為≥6個代謝當量;一般的運動指引建議每週從事至少150分鐘的中度運動,75分鐘的劇烈運動,或其綜合量;在2017年10月的Med Sci Sports Exerc.期刊電子搶先報導中,日本學者探討中度和劇烈的身體活動量對死亡率的影響。

該研究是一項前瞻性人口世代研究,共收案83,454位社區日本居民,檢視2000~2003年的問卷,追蹤至2012年之全死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受試者分為四組;第一組無身體活動量,第二組有身體活動量但未從事劇烈運動(0%),第三組有身體活動量且從事一些劇烈運動(<30%),第四組有身體活動量且從事劇烈運動(≧30%)。

結果共追蹤894,718人年,其中8,891位死亡,與第一組比較之下,第二組、第三組和第四組男性的死亡率風險比值分別為0.90倍、0.78倍和0.74倍,女性則分別為0.78倍、0.66倍、和0.64倍。可見從事合適運動量,有助於降低死亡率,從事劇烈運動量效果更佳;男性從事劇烈運動可發揮更大助益,但可從事劇烈運動者,其原本的身體即較佳,在解讀上應注意。

此外,對於老年人而言,未必可從事劇烈運動,步行是最常的活動,在2017年10月的Am J Prev Med.期刊中,美國學者進行人口世代研究,分析其活動量和死亡率的相關性。共收案62,178位男性(平均年紀70.7歲)和77,077位女性(平均年紀68.9歲),在13年間共24,688位男性死亡,女性則為18,933位;結果發現,未從事身體活動者的總死亡率,為從事低於建議運動量者風險增的1.26倍;若從事步行且運動量達到建議量的1~2倍者,總死亡率會降為0.80倍;從事其他中度或劇烈運動量活動者,其效果與步行相似。可見年老人的步行活動量雖低於最小建議量,但仍比未從事運動者的死亡率低,步行量增大可更降低死亡率。

由於目前運動的提倡很多,但礙於體能和運動設備,未必每個人都可便利運動,尤其對老年人而言,步行是一項簡單、方便、不需特殊設和需訓練的活動,且具有明確效果,很適合老年人。「每天一萬步,健康有保固」、「要活就要動」,並不只是口號,需身體力行,確切落實,才能保健強身,延年益壽。

(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部主任)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