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公開表示,長照2.0政策目標,是讓國人外勞依賴度下降,勞動部一項「外籍看護工外展服務」試辦計畫,試圖降低對外籍看護的依賴,經過四年努力,卻因各部會人力政策無法配合,承辦單位紛紛退出,計畫宣佈壽終正寢,倘若衛福部要實踐降低對外籍看護依賴,除需應優先建立完善制度、提升勞動條件,鼓勵國人投入照護的意願,更重要是行政院要能以跨部會來整合人力政策,否則仍會是南柯一夢。
根據勞動部統計,至今年10月底,我國共有246,454位外籍看護工,占整體外勞在台人數三成六,且人數持續增長。陳時中說明,長照2.0努力布建居家及社區長照資源量能,希望未來將這些家庭納入政府照顧體系,減緩外勞使用率,但他也坦誠表示,以目前的長照資源,無法負荷這些能聘僱外勞的長照家庭。
換言之,要能先讓長照資源長出來,就要建立一套完善長照人力制度,真能吸引國人加入。
比較諷刺的是,四年前,勞動部正是為了抑制看護外勞快速擴張,推出「外籍看護工外展服務」試辦計畫,在本國照服人力尚未長出來前,希望將外籍看護從個別家庭拉出,改由非營利團體聘僱,一方面提升外籍看護勞動條件,另一方面,藉本國照服語言、文化、專業等優勢與外籍看護交互組合運用,提供個案一日多次的客製化照顧,希望降低國人對外籍看護一對一的依賴。
多年來,部分民間團體均以保障國人工作權的理由,多方阻撓勞動部外籍看護政策,包括「外籍看護工外展服務」試辦計畫、放寬85歲以上輕度失能長者可申請外籍看護等,逼使勞動部要求民眾使用外勞外展服務前,仍要申請巴氏量表、且未申請「居家服務」等政府長照補助的家庭才適用,等於對外籍看護工外展服務套上緊箍圈,註定失敗的命運。
民眾若能申請到巴氏量表,就會直接聘外籍看護,政府忽視人性的一面。有長照需求的家庭,以每月花2萬5000元以上請「外展看護工」,不如花2萬直接請外籍看護,且是「長時間多功能」服務。且衛福部並未配合勞動部給予「外籍看護工外展服務」試辦計畫有利的生態環境,或政策上支持,可看出部會間對長照人力政策的不同調。
目前衛福部、勞動部、教育部、原民會、客委會、退輔會等均與長照人力政策有直接或間接的業務,行政院少有針對長照人力政策進行跨部會協調與規劃,放任各部會各行其是,甚至是多頭馬車,讓僅有不到一萬人的居家服務人力,加上兩萬在醫療與長照機構的照服員視為台灣長照的主要人力,將持續不斷成長,二十四萬多的外籍看護視為次要人力,更忽視高達六、七十萬的家庭照護者的權益。如此下去,衛福部長陳時中要如何能達到長照2.0政策目標,降低外勞依賴度?
唯有行政院能早日能由閣揆親自召開跨部會長照人力政策會議,要求相關部會統一步調,各自分工,台灣長照人力培育才有希望,否則衛福部唱獨腳戲,就會與勞動部「外籍看護工外展服務」試辦計畫一樣,如曇花一現,非但延宕長照體系的建立,更讓有長照需求的家庭持續陷在困境中。
(本文作者為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失智症整合照護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