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走路快慢可判斷是否失智 | 健康遠見
失智

走路快慢可判斷是否失智

【專家觀點】
走路快慢可判斷是否失智

美國CNN報導,《神經醫學》期刊the journal Neurology最近刊載,德國慕尼黑大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一種簡單的步行測試,就能準確地診斷失智症。

根據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所出版的的《DSM-5精神疾病診斷手冊》,將過去的認知症(Dementia Disease 失智症)擴大到幾乎是所有腦部神經退行性疾病,稱為神經認知退化症( Neurocognitive Disorder),已不再限制在記憶功能的缺失。

《DSM-5精神疾病診斷手冊》中所提出的六項功能分別是:注意力(Complex Attention)、執行功能(Executive Ability)、學習及記憶(Learning and Memory)、語言(Language)、感覺與動作整合(perceptual Motor)、社會人際認知(Social Cognitive)。最大的轉變是:記憶力變差不再是診斷失智症的必要條件,上述這六項之其中一項的功能有障礙,都是失智症的範疇。

《神經醫學》期刊所刊載的研究報導正針對感覺與動作整合(perceptual Motor)範疇進行探討,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研究者表示,在症狀出現初期,一個簡單的步行測試可能有助於確定一個人所患的是特發性正常壓力腦積水iNPH或進行性核上性眼神經麻痺PSP。這項研究發現,當人走路時執行另一項任務,並評估這對他行走能力有何影響,能提高診斷失智症的準確性。

研究組的對象包括27名iNPH患者、38名PSP患者和38名性別和年齡相似的健康人。所有人都能夠在沒有手杖等輔助的情況下,至少步行9公尺。 

研究人員通過讓所有參與者在一塊6.7公尺長的壓力感應地毯上行走,評估參與者的行走方式或步態。參與者以三種不同的速度行走:緩慢、他們喜歡的速度和盡可能快的速度。接著,他們在行走的同時必須倒數,隨後得在帶著托盤的同時走路。 

研究人員發現,PSP患者在走時倒數時,速度顯然地比iNPH患者慢得多,兩組人分別減速34%和17%。通過一個人在做一件事情時步行的速度,就可以區分這個人是否患有特發性正常壓力性腦積水(iNPH)或進行性核上性眼神經麻痺(PSP),這兩種疾病是導致人失智的原因。 

特發性正常壓力性腦積水由腦內多餘的液體引起,通常可以逆轉,但往往難以診斷出來,這主要是因為它的徵象與其他神經系統疾病(主要是PSP)類似,那包括平衡和思維問題之類的症狀。

正常壓力腦積水(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NPH)是指以步態障礙、認知障礙和尿失禁三種症狀為臨床表現,患者病情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進行性發展,影像學檢查具有腦室擴大,腦脊液壓力測定在70~200 mmH2O(1 mmH2O=0.009 8 kPa)的一組臨床綜合徵兆。

進行性核上性眼神經麻痺(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PSP),是一種罕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常被誤診為巴金森氏症,因為它的症狀類似,也被稱為非典型巴金森氏症或是巴今森氏附加症候群。這一病患最大特性是眼球運動受到限制,尤其是眼球垂直方向的運動有其困難。 

有關步行速度與失智症間關係的研究,於2014年《神經醫學》期刊即曾刊登的紐約耶希華大學(Yeshiva University)愛因斯坦醫學院針對失智症前兆所發表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針對5大洲17個國家總計26,802名60歲以上,本身無失智症症狀的老人進行步行速度,以及認知功能測驗。

結果發現,在進行長達12年的定期追蹤後,步行速度及認知功能2項測驗中,每秒步行距離小於0.6公尺,且知能測驗不合格,屬於運動認知風險症候群(MCR),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2倍,且男女比相當,而學歷較高者,則有上述症狀的機率也較低。

研究:步伐慢+認知差,恐有失智疑慮。

除了上述研究外,在《老化神經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期刊上,英國紐卡索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也曾針對184名健康的成年人,以及121位分別有行走速度慢、顫抖2項不同症狀的帕金森氏症患者,進行2分鐘25公尺橢圓形範圍獨立行走測試,並進行比對。

結果發現,相對於健康人來說,巴金森氏症者更易有伴隨有行進節奏較亂、步伐速度慢、步伐變化大、步伐不對稱、姿勢不統一等5大現象;且認知功能相較於正常人來的差。

而同樣是巴金森氏症患者,依據本身行走速度較慢與顫抖不同症狀的患者,走路慢者相對於顫抖者,速度來得慢,平衡感也較差,也較有認知障礙問題。並發現,上述問題,可能導致人體出現全方位認知障礙、專注力下降、視覺記憶力、執行力、空間感、短期記憶等問題發生。因此,專家也指出,走路慢+知能測驗低於標準,可視為發現失智症的線索,有助早期治療,延緩失智症的發作、惡化時間。

針對血管性失智症病人而言,若腦部血管病變在大腦運動中樞則會導致肢體無力,步態不穩;假如有正常腦壓水腦症或腦部前頁血管病變,雖然無肢體無力,但常會出現步伐變慢及走路不穩之症狀出現。

•  參考資料:Walk while counting backward to diagnose this type of dementia

(本文作者為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失智症整合照護專家)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