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僅為情境配圖)
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在每一年的3月間都會公佈當年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事實與數據」,呼籲國人重視這疾病對個人、家庭與社會的影響。今年3月20日發布2018年事實與數據,數據中顯示,美國阿茲海默症人口持續上升,今年預估上看570萬,預計到2025年,65歲以上患者將比現在增加近3成,到2050年,人數更會翻倍,總人數超過1380萬。值得注意更的是,預估今年在醫療與長期照護費用十分驚人,總計2770億美元,每人平均需要支出4萬8596美元,造成家庭的龐大負擔。
報告指出,美國老年人口增加,阿茲海默症患者數量跟著攀升;根據盛行率預估2018年美國以有570萬失智症患者,比去年增加20萬的患者,包括估計年齡65歲以上患者有550萬人,20萬的65歲以下早發性阿茲海默症。
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預估2025年65歲以上失智患者將達710萬,比2018年增加約29%。且因目前缺乏有效治療方式,患者、照護者與社會都付出極大代價。光去年就有1,600萬美國人以不同的方式支援提供醫療及照護服務,相當於2,770億美元的付出;且生活水平不斷上升,至2050年時,照護總費用預計將超過1.1兆元。
報告中指出,若早期診斷,使患者得到正確照護計畫與方式,可為美國醫療與照護費用支出上節省7兆美元到7.9兆美元。
拙作「別讓記憶說再見」一書中,即說明,財務是失智症照護中重要的項目之一,失智症照護中有許多需要學習與思考的課題,如果未能事先規劃好財務,生活及照護品質均會受影響,照護已使是壓力,若再加上財務壓力,猶如火上加油,無法依賴政府長照2.0或是其他社會福利措施。
「別讓記憶說再見」一書中,將可能發生的支出加以說明,照護費用會隨著長者失智症類型、病程、生理、肢體等退化程度與階段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有時只是支出時間的先後不同,我將費用分成「永久性花費」、「每月消耗品」與「醫療照護費」等面向來做預估,也可從失智症病程的階段,從輕度、中度到重度不同階段所需照護重點不同,費用也隨之有所不同。
臨床研究,阿茲海默症患者可存活平均8到10年,以每個階段4年來看,保守估計預算12年要準備1392萬元,這並未包括家庭平常基本的生活費用及房屋租金,僅是照護上所需要準備的費用。
如果長者在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症階段,仍可自行做財務規劃時,可先為自己將來照護方式與費用做安排,讓自己未來被照護時,能維持一定的尊嚴;當長者認知功能已缺損,子女勢必挑起這責任,協助長者做好規劃與準備。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每年所公佈的事實與數據中,一定會提及阿茲海默症照護所需的費用,雖然錢不是萬能,但面對慢性病的長期照護,沒有錢真是萬萬不能。阿茲海默証照護工作已讓家庭是焦頭爛額,還要事先規劃財務,政府能夠幫助的是教育工作,幫助從未有失智症照護經驗的家庭學習照護知識與技巧,但政府卻從未培育人才,這更是台灣面對失智症照護最大困境。
2018年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事實與數據
• 參考資料:2018 ALZHEIMER'S DISEASE FACTS AND FIGURES
(本文作者為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失智症整合照護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