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覺得現代生活常常陷入一片混亂,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讓我們分心,無法專注手邊的工作,也無法專心對待他人。每天全家一起共進晚餐的時間,卻邊吃飯邊玩手機。在辦公室或課堂上也常常忍不住想玩手機,意志力就隨著不同資訊四處飛散。
連我自己也不例外。我曾趕著參加一個會議,卻遇上堵車,情急之下一邊開車、一邊用手機語音開會,好幾次都忘了注意旁邊的車輛,開車時打電話就跟酒後駕車一樣危險。這件事讓我驚覺注意力缺失,成為現代人的大問題、新常態。
專注才能卓越
然而,專注才能卓越,我們要學習如何管理這項重要的心智資產。
全世界最大的社群網站Facebook,每天用戶超過十幾億。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除了在企業內推行正念,他的一言一行也非常正念。
他的同事曾形容祖克柏:「他習慣把大事切分成小事,然後一步步取得成功。」在某次聚會中,他的同事無意間觀察到祖克柏在火爐旁蹲坐了近10分鐘,小心拿捏火爐與棉花糖之間的距離,讓它徹底加熱又不會被烤焦。由此細微動作可知,一個成功人士即便面對小事,都願意非常認真、專注的完成。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伯特.希蒙(Herbert Simon)曾說:「資訊會消耗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資訊過多會造成注意力匱乏。」的確,注意力已經成為越來越珍貴的資源了。
現在該是我們主動因應這個問題的時候了。舉例來說,美國最近流行一種聚會,大家坐下來吃飯時,先把每個人的手機放在餐桌中央,當天第一個忍不住拿起手機的人必須買單。現在也有一些家庭開始實行,晚上回家就把手機放在抽屜裡,不再使用。
促成成功的三種專注力
EQ大師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認為注意力越集中,做任何事的表現都會更好,他也為每個想要成功的人提出有用的分析和建議。
他認為,每個想成功的人都需要培養三種專注力:第一種是聚焦自身的專注力(inner focus)。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釐清現在什麼是最重要的;第二種是聚焦於他人的專注力(other focus)。能夠同理別人的想法,共感別人的感受,並願意幫助對方;第三種是聚焦於外在的專注力(outer focus)。了解你的企業組織所面對的大環境或體系,這對於策略制定、組織管理和創新都非常重要。注意力是可以鍛鍊的,它是心智的肌肉,就像到健身房不斷重複訓練,才能練出強壯的二頭肌。
在八週的正念課程中,我們會一直不斷練習專注力。你可能會發現在練習中思緒就飄走了,也許是想到「肚子餓了,待會練完要吃什麼?」或想到「今天同事穿了一件白色的衣服,我也想買一件」,又或者是「今天的工作表現不太好,明天要怎麼做才能讓老闆開心」,我們的專注力會跑到各式各樣的思緒上。
其實人最難制伏的就是自己的心,我們的心天生就很容易飄走。所以練習觀呼吸的重點不在於練習專心,而是要讓你在分心時學會把注意力找回來,發現自己的注意力飄走了,沒關係!一次一次的,再度拉回呼吸。
專心走路,專心吃飯,專注力越來越高
在忙碌緊張的生活中,也可以練習專注在我們擁有的每一個時刻,不只是聽著引導音檔練習,也可以把它帶到日常生活中,用日常生活的小事練習。例如「正念進食」與「正念行走」,都是讓我們用專注當下的心吃飯、走路。
雖然我們平常在吃飯時無法像正念進食練習音檔一樣,吃一口就花這麼長的時間。但仍然可以用專注當下的心吃飯,把電視、手機先擺在一旁,不要一邊追劇或玩手機、一邊吃飯,在這段關係中只有你和食物,沒有電視、手機這些「小三」。好好對待面前的食物,用心品嘗,享受少少食物帶來的大大滿足。
用正念的方法吃東西是可以減肥的,國外有很多研究都證實這一點。如果讓減肥的人練習正念進食,由於他們仔細的慢慢品嘗,所以不易吃下過量食物。此外,因為他們對於食物成分的覺察力提高,可以察覺到食物含有高脂肪,或是有太多調味料在裡面。當你一吃到就能察覺時,覺察的提升可以幫助我們遠離不佳的食物。
專心吃飯,專心走路,看似簡單的事,當我們在生活中日積月累,專注力就會越來越高,工作和學習也會越來越有效率。
我們大腦的灰質負責記憶和情感,研究發現,一心多用會導致大腦灰質萎縮,讓人較容易出現負面情緒,記憶力也會下降,所以請盡量一心一用。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練習工作時專心工作、跟家人聊天時專心聊天、放鬆時好好放鬆,吃飯時好好吃飯。察覺自己像猴子般的心,就可以嘗試改變!在每次察覺時試著改變一點點,那麼慢慢的,新的神經迴路在大腦裡形成後,氣定神閒、從容自若就會成為你的習慣。
(本文作者為香港大學心理學博士。原文刊載於趙安安《過勞腦:讓大腦一例一休、情緒排毒的8週正念計畫》/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