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愛是人類天生配備的能力,對生命來說,討愛是終其一生的行為,我們會有無數的討愛交流,生命才會豐足。討愛有不同的機運,有愛的回應,感覺自己值得被愛,就有討愛滿足點;但是感受不好,得不到回應,感覺自己不值得被愛,連自己都不愛自己,就有討愛凝滯點。
而這討愛凝滯點就會讓人很想將這樣的自己隱藏起來,躲避現實。於是會讓人在人前隱藏連自己都覺察不到的真正心思,對於自己沒有勝算的感情,想方思法,花招百出,甚至不惜威脅、利誘,企圖讓別人改變對自己的看法,於是就有了討愛勒索的發生,困了自己,也難了別人。
值不值得被愛的討愛標籤,是自己貼上的
我們從出生就開始討愛,那麼我們在生命的經歷裡,一定有得到愛的回應,滿足愉快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很值得被愛,那就是「討愛滿足點」。相對的,也會有得不到回應,或是令人不愉快的回應的時候,那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那就是「討愛凝滯點」。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未解開的凝滯點,就像走著走著,忽然停在一個地方,無法再前進,凝滯在某一個點上。而情感上的凝滯點,是讓人痛苦與難堪的,所以,不想努力面對通過,而是想辦法繞開而行。於是,情感上的凝滯點,就會變成潛意識,如果再也壓抑不住了,會悄悄轉開以宣洩,本來只是不喜歡這樣不值得被愛的自己,但是卻處處投射到其他的人、事、物上。
如果我們將每一個討愛事件,都當成一個生命小盒子,那麼這樣的凝滯點會讓人彷彿手中握著不同的標籤,為自己在心中的盒子貼著標籤。當討愛得不到回應,或者得到讓人很不舒服的回應,就會為自己的這個討愛生命盒子貼上「我不值得被愛」的標籤;當討愛得到回應,或者得到讓人很滿意的回應,就會為自己的這個討愛生命盒子貼上「我值得被愛」的標籤;「我值得被愛」以及「我不值得被愛」貼在討愛生命盒子的這兩個標籤也會變成習慣性,就好像在收集點數一般,最後點數多的會蓋過點數少的,於是就成了一個「不值得被愛」的人,或者「值得被愛」的人。當然這個貼著標籤的討愛生命盒子,有時候是有加權的。例如你本來有很多不值得被愛的標籤在討愛生命盒子裡,但是你卻僅僅有一個加權最重,幾乎十倍的值得被愛的標籤在討愛生命盒子裡,那你也可能成為「我是值得被愛的人」。
因為習慣性思考,容易複製以前的經驗,或者上一代的教養觀。而且人們喜歡待在一個熟悉且覺得有安全感的地方,不大能夠接受改變,即使改變是好的,也會找各種理由閃開不改變。
逼女兒做自己年輕時不做的事
女兒還讀國小,還願意聽媽媽說話的時候,我幫女兒買了許多洋裝,心中自然期待她穿去學校,但是她說:「老師說要穿褲裝上學,因為學校運動會快到了,要練習。」我問她:「要穿多久呢?」她說:「三個星期。」我說:「去問老師,可不可以偶爾也穿洋裝?」她回家告訴我:「老師說每星期三不練習,可以穿一次洋裝。」可是,她雖然身上穿著洋裝,腳下還是穿運動鞋;我便對女兒說:「怎麼會有人穿洋裝卻穿運動鞋?難看死了!」女兒覺得非常為難,又跑去找老師,回來後又說:「老師說不穿運動鞋練習,腳會受傷。」這時,我就發脾氣了,馬上脫口而出:「不是說星期三不練習嗎?你的老師比較行,騙人家沒有做過老師!」
當我這句話衝出口時,猛然想起,那是我媽媽過去時常對我說過的話。而且我媽媽以前常常強迫我穿裙子和洋裝,我不想被同學笑,所以很彆扭,總是用各種方法能不穿就不穿。一直到大學,我媽媽還曾經到我住宿地方,收走我所有褲裝,說是希望我有個淑女的樣子。不可思議,當時自己不願意的事,我竟然也逼女兒穿裙裝,更沒想到自己以前總是聽到媽媽用外婆的話教訓我,自己竟然也不知不覺用相同的話去對待女兒。也許以後我的孩子,也會用我的話再繼續教她們的孩子,這些相沿成習的慣性思考模式,就如此代代相傳,讓我們深陷其中,未能察覺,也很難改變。
當然現在我回頭看,完全理解是怎麼回事。我媽媽生了四千金,我排行老大,從小經常聽婆婆媽媽聊天,知道媽媽為了生兒子,卻連生了四個女兒,沒有兒子是媽媽最大的遺憾。所以在我心中,有一個討愛生命盒子,為「女兒」這種身份貼上「不值得被愛」的標籤,當然是我自己貼上去的。所以,我不穿裙裝,我努力表現,我很有果斷力,我幾乎都當班長。我相信我一定就想像個兒子一般,讓媽媽滿意,跟媽媽討愛。這些當時不能明瞭的行為,都是現在才懂了,才知道,其實媽媽一點都不這麼想,她還是希望我能當個淑女,以後嫁個好丈夫。所以標籤是自己貼上去的,不是媽媽,也不是別人。因為這樣的陷在裡面,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女兒,失去了自己,於是一直循環、重複,才會投射到女兒身上。其實這些要女兒穿洋裝,用媽媽的話數落女兒,也是一直在討愛的行為,跟媽媽爭辯,要媽媽認同,於是將這些行為投射到女兒身上。
這是生命裡奧妙而無法言喻的地方,我們習慣用邏輯推理,總認為自己不喜歡的行為,當然會不讓它繼續發生。無奈這世間總總難堪困苦,卻一再重複,一再循環。重複師長、親密的人最讓自己不喜歡的對待,循環讓人困頓一心想擺脫的命運。就例如有人好不容易離開了家暴,卻怎麼想也想不到,一腳就又踩進了家暴。那都是因為我們看不懂討愛,也不曾覺察這變成討愛勒索的罪魁禍首,就是這讓人惱怒的討愛凝滯點。我看懂了我的討愛凝滯點,不值得被愛是自己貼上去的,當我明白了,我就也能重新看清這個討愛凝滯點,於是我回頭在時光中找到愛,覺得自己值得被愛。
以下是讓我們可以覺察自己的討愛凝滯點的特徵,這樣才有機會卸下這個不值得被愛的標籤,重新找到愛,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1. 是我自己心中有一套自己的詮釋與推演。
2. 貼在自己討愛生命盒子上「不值得被愛」的標韱。
3. 想要假裝自己這樣是討愛對象想要的樣子。
4. 認為這樣討愛一定就能獲得值得被愛的滿足情感。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Olena Yakobchuk)
(本文作者為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的專任副教授。原文刊載於趙梅如《討愛勒索》/遠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