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難向家人或朋友解釋,究竟自己何以鍾情於欠缺風采、甚至不太討人喜歡的男人,為他神魂顛倒,卻對更棒更迷人的男子興趣缺缺。我們很難好好說明,自己幻想著召喚出他們內在的正面特質(例如愛、關注、關懷、正直人格與高貴氣度),深信這些優點潛藏在男友的內心,只要我們用溫暖的愛去澆灌,必定如春花盛放。
為愛過度付出的女性總是告訴自己,他從來沒被好好愛過,他的父母、前任女友、妻子都不是真正愛他。我們認定他們受過傷,打算彌補他們長期以來的生命缺憾。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像是把白雪公主童話的性別角色給逆轉,白雪公主被施以魔咒,沉睡不醒,等待真命天子的一吻使她甦醒。我們希望自己是破解魔咒的人,把這個男人從內心的監牢中拯救出來。即便他很少為人著想、老愛生氣、容易陷入沮喪、冷漠無情,甚至殘忍凶暴,我們也替這類行徑開脫,認為是他缺乏關愛所致;尤有甚者,我們以為付出愛就能改造他的弱點、缺失,甚至病態心理。我們下定決心用愛的力量拯救他。
性,是我們用來愛他、使他恢復健康的主要手法。每一次親暱的舉動,都是為了改變他所做的努力;每一次親吻、愛撫都彷彿在告訴他,他好棒、好特別,深受我們珍惜。我們認定,只要他終於相信我們愛他,就會蛻變成真實的自我,幡然醒覺,搖身一變成為我們心目中的理想情人。
從某方面來說,這種性愛之所以美好,是因為我們必須把性變得美好。我們在床笫之事上耗費許多心力,無論對方給予什麼樣的回應,都促使我們更加努力討好、付出,想辦法使伴侶確信我們的心意。其間也參雜了其他因素;你可能覺得不愉快的相處似乎不太可能有很棒的性愛,但你要想想,性高潮能夠釋放生理與情緒上的壓力。儘管有些女性會在關係緊繃時拒絕跟伴侶上床,卻也有女性處於相同情況時,會利用性愛釋放壓力,即使是一時的紓解也好。就算這段感情很痛苦,或是另一半不適合她,至少還能享受魚水之歡,這也是兩人勉強能夠交流的時刻。
事實上,她與伴侶越是扞格不入,說不定越能感受到美妙的性釋放。這一點不難理解。
姑且不論平日的關係是否健康,許多情侶或配偶吵完架之後做愛,感受特別棒,這是因為衝突過後,兩種情緒油然而生,讓性愛更狂野:一是前面提及的壓力釋放;二則是在爭執過後,雙方投入相當大的心力經營床笫之事,藉著性愛重新穩固雙方的關係,以免感情因爭執而生變。男女雙方在這種情況下,嘗到更愉悅的性愛滋味,就像是重新肯定了這段感情的價值,背後的想法可能是:「瞧瞧我們多親密,多麼愛對方,能讓彼此感到快樂。我們是屬於彼此的。」
當性行為帶來非常愉悅的肉體感受,能夠產生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親密感。
對過度付出的女性而言尤其如此,和伴侶的摩擦越大,性愛就越刺激,使我們更以為離不開他。反過來說也是一樣,當我們和脾氣溫和的男人交往,便覺得性愛太乏味,因為跟他在一起,情緒不再激動,也不需要利用性去證明任何事,日子過得愜意又輕鬆,難怪我們會覺得沒勁。我們早就習慣了驚滔駭浪的戀情,如今愛情的滋味淡如白開水,似乎證明了衝突不安、心碎和誇張劇碼,才是「真愛」。
說到這裡,應該先討論何謂真愛。儘管愛似乎難以定義,我認為這是因為我們的文化試圖把兩個完全相反(甚至毫不相容)的概念合而為一,怪不得我們越常討論愛,越無法自圓其說;一旦發現這兩種解釋相互牴觸,一股挫折感油然而生,於是我們兩手一攤,乾脆說愛是私密的感受、難解的謎團,無法一語道破。
希臘人比較聰明,懂得用不同的字,像是eros(激情之愛)和agape(神聖之愛),來區分截然不同的愛。無需贅言,eros 是繾綣的激情,agape 則是穩定忠貞的情感,指的是雙方深愛彼此,不夾雜一絲激情。
激情之愛與神聖之愛的區別,讓我們明白為何在尋覓伴侶時經常面臨兩難的局面,而且兩種愛各有支持者,不約而同地宣稱自己這一派才能體驗愛的真諦。其實,激情之愛與神聖之愛各具有獨特的美、真實和價值,同時也各有不足,唯有另一方能夠彌補。先來看看兩派人士如何形容墜入愛河的感受。
• 激情之愛:真愛是上窮碧落下黃泉也要找到那個人──他難以形容、不易把握,卻是獨一無二。執著越強烈,代表越愛對方,最後演變成諸事無心,因為全副心力都用來回想曾經共度的時光,或幻想未來的美好。這種戀情常有必須克服的阻礙,因此真愛總免不了受苦。第二個衡量愛有多深的標準,是你是否願意為了這段關係承受各種磨難。真愛會讓人內心充滿興奮、狂喜、誇張、焦躁、緊繃、神祕與渴望等情緒。
• 神聖之愛:真愛是兩個彼此關心的人承諾終身廝守,兩人的價值觀相近,有共通的興趣與人生目標,願意容忍對方和自己不同的地方。他們衡量愛情深度的標準,在於兩人是否互信互重,允許雙方率性表達自身看法,用充滿創意的方式面對世界。兩人喜愛分享過去和現在的經驗,也共同展望未來,把對方當成畢生珍惜的摯友。第二個衡量標準在於,是否願意誠實面對自己,好讓這段感情持續茁壯,親密感日益加深。真愛令人感到平靜安穩,願意終生給予對方慰藉和支持,相互付出和理解。
當過度付出的女性愛上不適合的男子,心中通常洋溢著浪漫的激情。不妨說,恰恰是因為兩人的關係不可能持續,才有那樣的激情。為了讓熱情延續,過度付出的女性必須不斷抗爭,必須有更多障礙需要克服,必須永遠渴盼得不到的愛。激情意謂著受苦,她們往往越是受罪,愛火越熾。激烈的愛情令人顫慄不已,豈是平靜安穩、相伴一生的關係能夠相比?因此,當她最後從一心愛戀的對象身上獲得想要的一切,不再痛苦,愛火也就此熄滅,或許她會認為自己不愛這個人了,因為甜蜜又痛苦的感受已經消失。
當今社會,各種媒體終日播送,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總將兩種愛混為一談。媒體用各種方式告訴我們,狂野的愛戀(激情之愛)能帶來滿足充實的感受(神聖之愛);言下之意是只要有足夠的激情,兩人便能終身不渝。然而,許多宣告破局的戀情剛開始也是天雷勾動地火,證明這項說法並不正確。挫折感、受罪、想要卻要不到的痛苦,能夠有效催化激情,卻無助於維持長遠穩定、互相滋養的關係。
初期肉體上的吸引終將消退,這份激情若是要轉化為互相關心、忠貞不移的情誼,兩人必須擁有共同興趣、相近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以及維繫長久親密關係的能力。不過,常見的情況是:濃得化不開的愛雖挾帶著新戀情的刺激、苦痛和委屈,卻少了一樣極其重要的感情,也就是長久的承諾,承諾才能讓歷經風浪的戀情變成細水長流,提供安全感。假如兩人克服了結合的障礙,真正長相廝守,最後說不定會暗自心想激情不知去哪了。此時兩人只覺得安全溫暖,想好好對待彼此,雖然不免有種上當的感覺,因為當初的激情早已不再。
激情的代價是恐懼,痛苦和恐懼能使激情熊熊燃燒,也可能反過來摧毀它。另一方面,若想得到終身相守的安穩,我們就得忍受乏味,而鞏固長遠關係的安全感也可能讓關係變成一灘死水。如果在兩人定下來以後,仍盼有源源不絕的挑戰和興奮感,這股激情無法來自挫折感或渴望,而必須深入探索D.H.勞倫斯所謂「歡欣的奧秘」,僅存在於互許承諾的男女之間。勞倫斯認為最好是單一伴侶,因為神聖之愛背後的信任和誠實,必須結合醞釀激情的要素:勇氣和不怕受傷的坦白,才會有真正的親密。有個力圖振作的酗酒者告訴我:「我酗酒那段時間,跟許多女人上過床,感覺上大同小異;從我戒酒以來,只跟太太上床,但每次都是全新的感受。」多麼簡單動人的說法。
戀情中的興奮顫慄大多來自於激情挑逗,極少來自相知相惜。處於穩定關係的伴侶大多習於一成不變的生活,相互陪伴和安慰,不敢進一步探索我們身為一男一女所代表的兩性之謎,深怕暴露出最深層的自我。由於不敢面對內心深處的未知,我們忽略了、甚至刻意不去碰觸相守一生的伴侶理應享有的禮物:真正的親密。過度付出的女性只有先恢復正常愛情觀,才能培養真正的親密關係。
(圖片來源:Pixabay StockSnap)
(本文作者為資深婚姻、家庭和兒童諮商師。原文刊載於蘿賓‧諾伍德Robin Norwood《過度付出的愛》/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