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塑料傷環境又傷身,拒絕污染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 | 健康遠見
居家

塑料傷環境又傷身,拒絕污染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

【專家觀點】
塑料傷環境又傷身,拒絕污染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

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充斥著許多塑膠製品,例如塑膠袋、飲料杯與寶特瓶等,其雖具有便宜、耐用及便利性高等優點,但是帶來的破壞性卻遠超乎想像。

由於塑料分解過程相當緩慢,常見魚類、鳥類等生物因誤食而導致傷亡,就算分解成微米級的塑料顆粒,也會污染海洋食物鏈,帶來生態浩劫。另外,塑料多含有害的化學物質,可改變人體的荷爾蒙,若不小心攝取,長期下來有害健康。

根據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Langone Medical Center)先前的研究報告顯示,塑膠製品中有內分泌擾亂化學物質(EDC),像這樣的環境荷爾蒙容易傷害神經系統,比方說會導致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自閉症與失智症等,也會提高罹患糖尿病、過胖、男性不孕、子宮內膜異位症與部分癌症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環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與《小兒科》(Pediatrics)的兩份調查報告也指出,孕婦若常攝取到塑膠製作普遍用到的原料–雙酚A(BPA),孩子出生後的狀況似乎會特別多。

第一項研究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學者追蹤241位不抽菸的孕婦若干年,過程中定期採尿檢驗,進行雙酚A含量的評估。結果發現,在母體內接觸雙酚A濃度最高的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兒童時期出現焦慮及憂鬱情緒的機率也較高。

第二項研究中,哈佛大學的學者針對244位孕婦進行追蹤,同樣是定期驗尿,而小孩出生至3歲也是每年驗尿。結果發現,在母親腹中就遭雙酚A污染的女孩,比起那些媽媽體內雙酚A濃度較低的女孩,明顯出現較多的行為問題。

因應塑料污染的日益嚴重,我國政府前陣子宣布「在2020年至2030年內限用、2030年後將全面禁用塑料製品」的政策,而為了環保與個人健康著想,大家也要開始戒掉對塑膠的依賴,尤其是那些強調免洗,用後即可丟的塑料製品。

想要預防或減少雙酚A等環境荷爾蒙的侵害,專家強調自律的重要,且需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至於該怎麼做?提供建議如下:

•  當食物包著保鮮膜或用塑膠容器盛裝時,切勿直接微波加熱。

•  寶特瓶裝的飲料應避免太陽照射,就算只是放在車上,悶熱過就最好別喝。

•  不要拿塑膠容器裝過熱或過酸的食物,以不鏽鋼、陶瓷或玻璃製品為宜。

•  購買有CE Mark的安全玩具給孩子玩,少用巧拼地墊,要用也要隔層地毯。

•  別用美耐皿(Melamine)的餐具。若要用,一旦有破損、刮痕或變色就應淘汰。

•  平時少吃罐頭食物(註:不少罐頭是用雙酚A塗在內壁,防止生鏽氧化)。

•  儘量不要外食,若需外食請自備環保餐具。

•  勿購買「夜市牌」的來路不明浴廁清潔劑用品。

•  避免頻繁或過度使用化妝品與卸妝用清潔用品。

•  用餐前要洗手,平時多喝水幫助代謝有毒物質。

(圖片由作者提供,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