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過幾年前我寫的一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文章,文中對市售一些假健康食品之名、行抗癌廣告之實的另類治療多所質疑,提醒癌友小心其間隱藏的陷阱,可能會直覺認為我一定就是對中草藥持全盤否定的那種「洋派」醫師。其實不然,我所任職的醫學大學和醫院,重點的研究之一就包括探討中藥的抗癌效果,甚至我發表的論文,有幾篇就是研究中藥之抗癌機轉的。畢竟,老祖宗幾千年累積下來的醫藥知識,一定有不少值得我們進一步深究的地方。
但是這一切,都要遵守醫學研究的規範,尤其是現有絕大部分的中藥研究,只停留在實驗室中具有抗癌的效果,用在人體是否會有相同的功效,並不清楚。然而坊間大部分的「抗癌聖品」,就是根據這些實驗室的抗癌資料,以「養生食品」的名義來販賣,其實多半缺乏明確或完整的人體臨床試驗,因此拿不到衛生署的「藥證」。而只要沒有「藥證」的商品,不管它宣傳得多麼聳動,或有多少癌症病友現身說法,基本上都屬於療效未經認定的不實廣告。
一般民眾不了解其間的「眉角」也就算了,令人遺憾的,也有少數打著「醫師」名號的人,出來為業者站台或替療效背書,不僅背離了醫者該遵守的基本倫理,誤導民眾花大錢來購買,更糟塌了病人對醫療專業的信任,實在很不應該。
比較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在實驗室發現某種物質具有抗癌效果,接下來要做的是,依序進行更嚴謹的動物實驗、人體試驗,一步步來證明是不是真的具有臨床療效,而不是馬上開記者會宣布研究成果,或直接和廠商合作,包裝成健康食品來販賣營利。尤其政府這幾年積極地在推動生物科技的研發,如何在商機考量與更重要的 - 保障民眾用藥權益之間建立起該有的規範,已是刻不容緩的事。
日前一篇有關牛樟芝安全問題的爆料,引起軒然大波,就是一個很大的警訊,可惜的是我們除了看到政府單位互踢皮球,大打烏賊戰,以及廠商跳出來喊冤外,就沒有下文了,真相如何,似乎沒人負責給個交代。
「熱門研究中的抗癌防癌食物或食譜,到底是否有功效?」實在是個大哉問,限於篇幅,可能無法一一介紹。我僅舉一個曾經在歐美掀起一陣熱潮的抗攝護腺癌藥物「PC-SPES」為例子,來說明中草藥或食物食譜的抗癌研究,是相當不容易且必須格外小心的。
「PC-SPES」其實來頭不小,它是由7味傳統中藥和1味美洲草藥所組成,包括:甘草、人參(三七)、靈芝、菊花、黃芩、板藍根、冬凌草和美洲棕櫚子(Saw palmetto)。這幾味中藥,在中國醫藥史上,個個都是戰功彪炳,能治百病的良方,就算您不懂中藥,多少也都聽過它們的名號吧!
過去的實驗室研究,證明它們的確具有卓越的抗發炎、抗氧化和抗腫瘤的效果。「PC-SPES」就是這樣一個集合「中草藥菁英」所組成的「大聯盟」明星隊,加上美國藥廠(BotanicLab)的技術合作,使它在1995年獲得美國專利,1996年底以食品添加劑名義在美國上市後,很快地展開一連串的後續研究。
不僅在實驗室和動物實驗中,相繼證實了它對攝護腺癌的細胞具有不錯的抑制效果,進一步在初期人體試驗也發現它可使攝護腺癌患者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下降,同時減緩骨頭的疼痛,再一次印證「PC-SPES」的抗攝護腺癌療效。這些卓越的研究成果,使得它得到美國國家「互補和另類治療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NCCAM)」的支持,進行了第三期的人體臨床試驗。
然而,正當大家寄予厚望的人體試驗如火如荼進行之際,「PC-SPES」的內含物裡,竟然被檢驗出摻雜了一些西藥的成份,包括二乙烯二苯乙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一種人工合成的女性動情激素)、warfarin(一種抗凝劑)和Alprazolam(Xanax,贊安諾,一種鎮靜安眠藥),而二乙烯二苯乙烯雌酚本身就是一種可以用來治療攝護腺癌的藥物。
這樣一個驚人的發現,使得「PC-SPES」瞬間從雲端跌入谷底,因為它抗癌的理由很快受到強烈的質疑,究竟是源自上述幾種中草藥的療效呢?還是歸功於其中所摻雜的二乙烯二苯乙烯雌酚?加上每一帖「PC-SPES」所含有的各種成份的量與比例往往不盡相同,造成研究上的困難,終於導致BotanicLab藥廠終止了人體試驗的進行,並主動回收已在市面上販售的「PC-SPES」商品,甚至最後落得停產的地步(目前美國已無任何一家藥廠有生產該藥的藥證),風光一時的「PC-SPES」抗癌神話也就嘎然而止。這樣一個始料未及的結局,令人期待能中西合併,藉由西方科技將中草藥發揚光大的努力,瞬間灰飛煙滅,徒勞無獲。
我們不知道「PC-SPES」裡面為什麼會摻有西藥的成分,是故意添加的,或是草藥本身就混雜這些成份在裡面。雖然這是個失敗的例子,但卻讓我們學習到,不管是西藥或中藥,一個在實驗室有效的藥物,一定要經過完整客觀、千錘百鍊的人體試驗,才能確認它是否真的具有療效,以及有什麼樣的副作用,而中草藥的研究,更存在一些諸如藥品如何純化與均量等複雜的問題,有待學術界和製藥界通力合作來克服與解決。
惟仍是那句老話,腫瘤藥物的研發,必須秉持基本的法規規範,中規中矩的進行,不可在還沒有實證支持之下,就以商業考量為優先,做誇大療效的宣傳與販賣。
(本文作者周志銘為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專任主治醫師、癌症希望基金會學術委員)
專欄簡介
成立於2002年,由專業醫護與社工團隊在台北、台中、高雄直接服務癌友及家屬,深入瞭解其需求,並連結全方位個人化的醫療、家庭、社會、情感支持網絡,促使必要之照護資源到位,並提升癌友珍惜自我與積極治療的自信與意願,爭取活下來、活得久、活得好的機會,成為癌友邁向康復之路的領航員。
更多內容請至【癌症希望基金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