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傳統中醫的養生理論,有所謂「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的說法。中醫認為,夏屬火,心這個臟腑也屬火,中醫也認為心主血脈,也就是西醫所謂的心臟與循環系統;而心也主神明,也就是人腦的思考與感官認知,被忙碌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或是過度勞累導致身體無法負荷,心臟問題往往悄悄成形,然後無預警的突然發生。
所以平時就要注意身體的一些小細節,像是壓力大或是工作忙碌時總覺得胸口壓力沉重,像是有隻大象站在你的胸上,自身感覺好像胸部肌肉拉傷,可能代表潛藏的心血管疾病。
天氣炎熱的時候,如果輕鬆活動也讓你呼吸不過來
特別是若你爬一段樓梯就會氣喘呼呼,中醫認為這就是心脈瘀阻的象徵,如果加上每次迅速站起來都會頭暈,這就代表人體的氣機無法到達頭部,導致一瞬間的腦部缺氧,在中醫來看常常屬於「心氣虛」的表現,長期這樣的狀況就會引起疲倦或失眠,這謝症狀在夏天特別明顯,但是去心臟內科檢查又沒有什麼問題,這時夏天養心變得格外重要。
這是因為夏季人體血液循環加劇,心臟與血管承受得更多的壓力,所以夏季要養「心」。中醫認為心為火臟,多實少虛,所以首先就要減輕身體上血脈的壓力以及心臟的負擔,飲食方面養心可以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苦茶、蓮子芯等,以收清心涼血、解暑去熱、健脾利胃之效。紅色入心,所以夏天盛產的桑葚、紅西瓜、葡萄柚、胡蘿蔔、番茄也是養心好食物。其他紅色食物,如紅棗、紅豆、紅薏仁、紅扁豆等,都有益養血、降血脂、改善心血管和血液循環。
為了要讓心氣足,早起散步半小時是養心的第一步
人的陽氣生長是跟著太陽走的,太陽出來了,人體陽氣也開始長了,夏天天亮的早,人也不要睡懶覺,趁著太陽剛出來、不熱,散步半小時,不單是鍛鍊身體,還能增長陽氣。而夏天易耗氣,中午小睡半小時,中午11點到下午1點是手少陰心經的時候,中午吃完飯以後睡一覺對養心很有好處。
夏天人容易煩躁,首先要讓心靜下來,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太好的老年人。每天晚飯1小時後(這時候吃的東西已經消化下去了)靜坐半小時,不說話不看電視不思考問題,讓心徹底休息一會。堅持不了30分鐘也沒關係,靜則神安,哪怕5分鐘都可見效。
夏季養心藥膳
補心血的龍眼小麥紅棗湯
材料:龍眼肉5錢、小麥2兩、棗12顆生薑5片。
做法:將龍眼肉、小麥與紅棗加2000cc煮滾放涼即可飲用
功效:夏天天氣熱,人體皮膚毛孔張開,冷氣更容易進去,所以越是夏天越要防寒,所以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之說。龍眼肉、紅棗補心血,浮小麥寧心安神(但是如果有口乾舌燥的狀況則不宜飲用)。
本身心火過旺,易中暑可使用淡竹葉蛤蜊絲瓜湯
材料:乾淡竹葉2捲(中藥房有售,乾品約30g)、絲瓜1條、蛤蜊15顆
做法:
1. 將絲瓜洗淨,將蒂頭與尾部切除,連皮切片,淡竹葉洗淨,瀝乾備用。蛤蜊吐沙
2. 葫蘆瓜、淡竹葉蛤蜊加水3500cc合煮,滾後轉小火續煮45分鐘後將淡竹葉撈起即可食用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petrunjela)
(本文作者為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