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研究證實:體內較高濃度維生素D,大幅降低大腸癌風險 | 健康遠見
抗癌

研究證實:體內較高濃度維生素D,大幅降低大腸癌風險

【專家觀點】
研究證實:體內較高濃度維生素D,大幅降低大腸癌風險

潘懷宗老師2014年12月31日刊登在聯合新聞元氣網〈生素D缺乏,容易罹患失智症〉一文,引用英國艾克斯特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Exeter Medical School)盧埃林(David Llewellyn)博士發表在《神經學》(Neurology)期刊的研究報告,發現老年人若缺乏維生素D,其罹患失智症之風險比預期高出1倍以上。

此外,2011年2月份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尼古耶博士(Bahareh Nikooyeh)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也發現,血液中維生素D含量較高者,可有效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顯示維生素D對血糖控制也有所助益。

2016年12月27日潘懷宗老師發表在「早安健康」〈中風失智、腸癌高血壓10多種病症,恐是缺少它〉的文章,再度引用多篇研究報告,特別點出血中維生素D的濃度,與心血管疾病、大腸直腸癌及乳癌,皆呈現正相關,由此可見維生素D對於人體健康至關重要!文中也提及,當時有一個針對維生素D正在進行的大型國際臨床試驗,其結果將於2018年出爐,現在就讓潘老師來向大家報告這個臨床試驗的結果。

2018年6月14日發表在《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JNCI)的研究報告,由來自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 、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等機構的科學家們發現,人體內的維生素D若維持在正常充足的狀態,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將比缺乏的人降低三成。

研究作者美國癌症協會流行病學家麥卡洛(Marji L. McCullough)博士的研究團隊,分析彙整17項研究報告,共有5,706大腸直腸癌患者參與,以及7,107名無罹癌受試者做為對照組,持續追蹤5年半,發現缺乏維生素D者(< 30 nmol/L),較血中維生素D濃度充足者(落在50~62.5 nmol/L之間)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暴增31%;此外,如果將血中維生素D濃度再拉高到(75~87.5nmol/L之間)或(87.5~100 nmol/L之間)時,比起充足者,又可分別再降19%及27%的大腸癌發生率,另外,如果血中維生素D的濃度高過100nmol/L,則並沒有任何再降低大腸癌的好處。

有鑑於此,這篇研究報告總結,能夠有效降低大腸直腸癌風險的血中最佳維生素D濃度,應該介於75~100 nmol / L之間,此數值高於目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 IOM)對於骨鬆的建議充足值(≧ 50 nmol / L)。

由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院轄下之食品營養委員會(Food and Nutrition Board, FNB)於2010年發布之「鈣與維生素D每日建議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Calcium and Vitamin D)中,揭露體內維生素D與骨骼健康之相關性,列示於表1。

表1. 血中25(OH)D(維生素D)濃度與健康之關係

研究證實:體內較高濃度維生素D,大幅降低大腸癌風險_img_1

女性一生中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是4.2%(每24人中有一人),男性則為4.5%(每22人中有一人)。而大腸直腸癌也高居美國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三名,預估2018年約有140,250新發病例及50,630案例死亡。

目前約3/4的美國人和1/5的英國人都有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而依據台灣國健署委託中研院潘文涵教授等人所做「2005~2008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的結果,若以24小時飲食回憶法進行問卷調查時,成年男性平均每日攝取量為8.2μg,女性為7.8μg(建議攝取量為6.7μg),似乎並沒有維生素D攝取不足的問題。但若根據國健署委託國防醫學院李美璇教授等人以抽血檢測血清維生素D的結果,卻發現男性平均為47.3 nmol/L,而女性僅有43.5 nmol/L,估算超過 66% 的成年人血清維生素 D處於缺乏(< 50 nmol/L)狀態。

2015年1月由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宋明洋(Mingyang Song)博士,發表在《腸道》期刊(Gut)的研究報告,研究人員招募318名大腸直腸癌患者,及624名無罹癌之對照組,作分析比較,結果發現,血中維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濃度越高者,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就越低,研究人員認為是因為維生素D與體內的免疫系統共同合作,有效抑制這類惡性腫瘤的生長。

2016年4月6日一篇來自美國加州恩西尼塔斯的非營利組織GrassrootsHealth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上的分析報告,研究人員招募2,304名年齡約55歲之女性受試者參與,結果發現:血液中維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濃度 ≥ 100 nmol/L的婦女,罹患癌症的風險與維生素D濃度低於50 nmol/L的婦女相比,要大幅降低67%。

美國加州陽光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Sunlight, Nutrition, and Health Research Center)的葛蘭特(Grant WB)博士2002年3月發表在《癌症》期刊(Cancer)的研究,他將美國劃分為東北部和西南部,並綜合分析比較兩大區域包含飲食內容在內、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的所有資料,結果發現,美國北部大腸癌、乳癌發病率明顯比南部要高,此外,膀胱癌、食道癌、腎臟癌、胰臟癌、直腸癌、肺癌、胃癌、子宮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以及淋巴癌等多種癌症,都與日光照射是否充足有關。更令人驚訝的是,居住在日照較少地區的罹癌患者死亡率,高出陽光較充足地區兩倍之多,由此得出「日照時間的長短與罹患大腸癌、乳癌的機率息息相關」這樣的結論。

葛蘭特博士據此提出以下觀點:人體若缺乏維生素 D ,除引發骨鬆外,也導致罹癌。所以如果每天曬10~15分鐘的太陽(必須是早上10點到下午3點之間),讓全身40%以上的皮膚曝露在陽光下,就能夠獲得充分的維生素D ,不僅能預防骨鬆,還能預防癌症。

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院之食品營養委員會,於2010年公布僅針對骨骼健康所需要的維他命D之血中濃度(整個醫學界並未提出針對其他健康議題,例如癌症,提出建議量),應該要維持在50 nmol/L以上。而維生素D的每日建議攝取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 RDA)為:70 歲以下者,每天600 IU(15微克),70 歲以上者,每天800 IU(20微克)。每日攝取最高上限為不超過4000 IU。

根據台灣國健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則是建議1~50歲,每天維生素D攝取量為5微克(200 IU),1歲以下51歲以上、孕期及哺乳婦女維生素D每日攝取量為10微克(400 IU)。美國和台灣政府建議量的差別在於台灣比美國日照充足,所以不需要吃進那麼多的維生素D,但可惜的是,台灣人並沒有充分享受到日照充足的好處。潘老師於是建議,在普遍容易缺乏維他命D的族群,像是70歲以上銀髮族、停經後婦女,以及整天室內上班不運動者,每天最好依美國標準攝取到800IU左右。

人類曬太陽後,血液中以25-D3存在,要使用前,再由腎臟把它轉成1,25-dihydroxyvitamin D3,才是實際具有生理活性的維生素 D,始能發揮作用。由於科學的進步,目前研究得知全身都有維生素D的接受器,因此科學家認為維生素D不僅僅是維生素,更是一種具有多重生理作用的荷爾蒙(pleiotrophic hormone)。維生素D可以使得癌細胞週期(cell cycle)停止,也就是抗細胞不正常增生(anti-proliferation)的作用,還包含抑制血管新生(anti-angiogenesis)、抗發炎(anti-inflammation)、促進分化(differentiation)、促進細胞凋亡及DNA修復等功能,是故對於癌症具有預防及趨緩的效果。

下表2是由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2011年公布之國家營養標準參考數據庫(USDA National Nutrient Database for Standard Reference)中,所建議的維生素D良好的食物來源,讀者們不妨參考看看。

表2.  維生素D良好的食物來源:

研究證實:體內較高濃度維生素D,大幅降低大腸癌風險_img_2

•  強化:這是美國政府為防止美國人因日照不足產生缺乏維生素D而特別立法要求添加的,稱之為維生素D強化食物,台灣政府沒有這項規定,市面上除非原裝進口,否則買不到。

(本文作者為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教授)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