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您所看到的世界、聽見的聲音、聞到的氣味,還有觸覺、味覺,在年紀增長之後將如何變化?我們來想像一下早餐的情景:
早上起床後烤麵包當早餐。烤麵包機發出「叮」的聲音。烤好了。伸手拿時不小心碰到烤麵包機金屬的部分,忍不住叫了一聲「好燙!」,趕緊把手縮回來。
確定奶油還沒過期後,把奶油塗在麵包上。這會兒奶油香融合麵包的焦香傳進鼻子裡,肚子開始咕嚕咕嚕叫了。張大口一咬,嗯,麵包的美味在嘴裡漫開。
若是老年人,則是這樣的情形:早上醒來睜開眼睛,沒想到才凌晨四點,外面天還黑矇矇的。來烤個麵包吃吧!等著等著,怎麼還沒好?仔細一看,早就烤好了。因為沒聽到計時器的聲音,才以為還沒好。
把麵包拿出來後,看到手才發現燙傷了。奇怪,怎麼都沒感覺?看到才知道燙到了。
這麵包不怎麼香嘛!想檢查奶油過期了沒,可是字太小看不清楚。唉算了,就這樣塗來吃吧。吃進嘴裡,也嘗不出什麼味道,只是把麵包吞下去而已。
五感,即所謂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退化,但並非全部一起退化。就讓我們一個個說明:
• 視覺
首先是老花眼。約從40歲開始,眼睛就會開始有老花現象。50歲之後,會覺得書上的字難以閱讀。超過60歲的話,不使用老花眼鏡很多東西都看不清楚。
再來是白內障。有一半的人會在50歲左右開始發病,超過80歲的老年人,患有白內障者則將近99%。白內障患者在太暗或太亮的環境中視力會變模糊。例如半夜室內昏暗,起床上廁所可能會在上下樓梯時踩空摔倒;晚上開車時可能被對向來車的車燈照到目眩而發生車禍。
• 聽覺
通常在55歲之後會開始聽不清楚,65歲之後聽力急速惡化。到了80歲,會有約七、八成的人重聽。
最明顯的症狀是高音聽不清楚,會忽略電子儀器的聲音。比方說聽不見電子體溫計的「嗶嗶」聲,以為體溫還沒量好,一直把體溫計夾在腋下。
其次是慢慢地無法分辨複數的聲音來源,例如觀賞有許多來賓的談話性電視節目時,很快就失去耐性不想看。跟許多人一起聊天時,會因為聽不清談話內容,而沒注意到重要約定。走在路上也會聽不見後方來車的聲音,因而被撞倒。
• 嗅覺
嗅覺會隨著年齡增長愈發敏銳,但到了5、60歲,靈敏度就開始下降。70歲左右開始大幅下降,但當事人自己未必感覺得出來。嗅覺與味覺有關,味覺也會連帶變得遲鈍。
因此日常生活中不會注意到自己的體臭、口臭,引起別人的反感。或相反地不知不覺灑了太多香水,讓旁人皺眉。
• 味覺
味覺約從60歲開始衰退。由於味覺衰退,食物調味料越放越多。雖然覺得別人做的飯菜無味,也還可以耐著性子著吃,但就會忍不住想多淋點醬油或醬汁,導致鹽分攝取過量。
味覺一遲鈍,吃飯的樂趣就降低,食欲也跟著不振。雖然現在吃得起高級料理、上等食材,但總覺得以前的食物比較美味。
• 觸覺(含溫、痛覺)
大約50歲時開始退化,70歲時明顯退化。拿取物品的感覺變弱了,東西容易從手中掉落。對溫度的感受也變得遲鈍,容易燙傷。跟年輕人同處一室時,對空調的要求不一樣,容易招來白眼。
(圖片來源:Pixabay stevepb)
而除了五感以外,身體還會有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來看看其他機能與臟器的情形:
• 肌力、關節
大約40歲開始,腰部、膝關節會有疼痛變形的狀況。根據統計,80歲的老人五成有膝關節變形,七成有腰部關節變形問題。
肌力也在約40歲左右開始下降,50到60歲時變得更明顯。上半身肌力下降問題比較不明顯,就算照鏡子檢查也不太有感覺。
但是會開始變得不喜歡走路,步行速度也逐漸減緩。就算走在沒有起伏的平地上也容易跌倒。
• 記憶力、智力
記憶力從50歲開始逐漸衰退,60至70歲時變得明顯。不過,有的記憶會衰退、有的不會,端視其屬於何種記憶種類與記憶方式。
智力的退化也因其種類與使用方式而有所不同,有的到80歲還能維持,有的從60歲左右就開始退化。
• 腎臟、膀胱、前列腺
腎臟、膀胱、前列腺從40歲左右機能開始退化,60歲左右明顯感受到退化,開始頻尿。
• 心臟、血管
心臟、血管從60歲左右開始退化。會引發心肌梗塞與腦中風,讓人在長時間移動或運動時覺得疲憊。
• 肺
肺則是45歲左右開始緩慢退化。登山爬坡會覺得費力,長時間移動、運動時會感覺疲憊。
(本文作者為日本醫學博士、醫師。原文刊載於平松類 《老後行為說明書》/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