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長輩常亂買東西還容易被騙?原來他們是這樣想的 | 健康遠見
人際

長輩常亂買東西還容易被騙?原來他們是這樣想的

《老後行為說明書》
長輩常亂買東西還容易被騙?原來他們是這樣想的

(圖片僅為情境配圖)

先釐清老化的真相

1.  很少買的商品,比較不在意價格。

2.  會買比較不需傷腦筋選擇的商品。

3.  與其選便宜的,寧願選操作方便、品質安心的產品。

4.  與其自己研究,寧願聽從信賴的人的建議。

5.  有過於樂觀、積極偏向的心態。

6.  購物時倚靠經驗和情感來做判斷。

7.  詐騙集團比老人自己還要了解老人,老人容易被他們的外表所騙。

8.  購買健康相關商品和做住宅工程最容易被騙。

9.  喜歡逛色情網站,容易被索取高額費用。

10.  容易被移動型販賣詐騙。

11.  會買高價商品的原因並非失智症,而是與「判斷」、「記憶」、「移動」有關。

L先生回老家時,發現家裡多了一條大尺碼的羽毛被。

L先生:「這哪來的?」

媽媽:「我買的。」

L先生:「給誰用啊?沒人在用吧?多少錢?」

媽媽:「東西已經買了,不要囉唆。」

桌上有張收據,L先生一看,將近50萬日圓!不、不會吧?靠退休金生活的媽媽怎麼買得起?電視也換了新的?

L先生:「電視也是你買的?」

媽媽:「對啊,看起來很舒服吧!只花了9萬多,很便宜吧!」上網一查,同樣的商品在網路上只賣6萬元。

L先生:「網路上6萬就買得到,你被騙了啦!」

媽媽:「我已經買了,你就不要再講了!」

長年使用的物品更能帶給老年人安心感

「在家裡裝了豪華的淨水設備」、「不知何時決定要把老家重新改裝」,有時候老年人會突然間有這種大手筆的花費。

添購家電的時候也是一樣,明明網路上有便宜的產品,偏偏要多花好幾萬買貴的。身邊的人忍不住想:「為什麼要這樣浪費錢?」

為什麼老年人會寧願買貴的東西?

年輕人看到老年人東西買貴了,不是覺得「老人搞不懂市價行情」,就是認為他們「老年失智、老糊塗了」。但這些想法,都只看到表面而已。在本質上,這種行為與「判斷」、「記憶」、「移動」三者有關,最後就讓老年人發展出不同於年輕人的購物模式。

首先是「判斷」。年紀增長,會以長年的經驗與感情來做判斷的基準。

購物時他們不單只考慮價格,更會比較性能。光是買個吸塵器,也會比較價格、省電、噪音、吸力、大小、品牌等諸種條件。

老年人很難閱讀小於12級的字,但許多廠牌的廣告型錄的字都很小。另外選項太多也會變得難以抉擇。三選一很容易,但若要從24個選項中選一個出來,可就傷腦筋了。

另一方面,如果參考先前的經驗來購買,應該不會失敗,所以老年人在購物時常選擇跟自己長年愛用的物品近似的東西。此外,如果某樣東西已經用罄,就算接下來要用的可能性只有一點點,也會爽快地再買。綜合這些情形,老年人就很容易以較貴的價錢購物。

也許身邊的人會覺得「明明就很貴,為什麼要買?」通常各位讀者在買洗髮精時,也會買最便宜的嗎?一樣的東西,商場自有品牌可能比較便宜。某些沒去過的藥局或網路商店可能賣得比較便宜。把這些選項全部搜尋一遍,如果最後也只有省下10元,那還是買品質安心、價格還算合理的慣用洗髮精比較省事,至少不會太失敗。如果買自有品牌的洗髮精,覺得「這個香味跟以前不一樣,我不喜歡,而且洗完以後頭髮毛毛躁躁的」,那就划不來了。

為何超市會在門口陳列大特價的衛生紙?

再來是「記憶」。上了年紀,記憶力會下降。尤其是數字,連最近的數字也記不住。假使商品不是每天接觸得到、好久才買一次,比方醬油,就很容易忘掉價格。所以老年人常買到貴的東西,也不太在意。

但若是他們很在意的東西,就會細心比較廣告,等降價的時候再買。例如「五包衛生紙198日圓?太貴了,等降到168日圓時再買」。

只要是一直留意的商品,老人就算上了年紀依然把價格記得清清楚楚。超市場之類賣場深諳這個道理,所以會把衛生紙這類消費者會記得價錢的商品,大量陳列在店門口做特價優惠,以吸引顧客上門。至於顧客不會記得價格的商品,像是鰹魚片,就會稍微調漲以增加獲利。

最後是「移動」。老年人移動變得困難,這也是影響購物模式的因素之一。

老年人腿力變差、走久易喘,難以長距離移動;再加上擔心漏尿,往往不喜歡出遠門。日本政府為了減少高齡者交通事故,鼓勵老年人繳回駕駛執照,有些老人響應這個政策,在身體狀況不允許開車後主動將駕照繳回,以致於出門得搭計程車。以上諸多原因,造成老年人出外購物的次數減少。

老年人容易疲累,這也會讓購物時間縮短。我們在路上常看到出外買東西的老人坐在助行購物車上休息。對老年人來說,連購物也是件苦差事。要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次數當中買東西,他們所重視的是不要太消耗體力、可以安心選購,而非價錢。對比年輕人喜歡新穎、便宜的東西,老年人看重的是品牌和品質。

比方去賣場看吸塵器時,年輕人傾向回家好好思考再來買,或上網徹底比價一番再決定,但老年人不這麼做。他們只要看到商品上寫「保證最便宜」就安心了。他們也會在很貴的店裡買東西,不是最便宜也沒關係。就算是高價商品,他們也有依賴店員的建議來選擇的傾向。

也許讀者會想「讓店員幫忙選,不會被騙嗎?」老年人幾乎是不會想到被騙這件事,完全信賴店員的建議來買東西。

長輩常亂買東西還容易被騙?原來他們是這樣想的_img_1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Ranta Images

人活得越久,越容易輕信他人

要說老年人花錢花得比年輕人凶,這也是不正確的。據日本總務省的全國消費實態調查,日本人一生中消費的高峰在50歲,到了60歲、70歲,每個月消費的金額便下降了。

以單身男性而言,未滿40歲者每月支出為16萬日幣,70歲以上減少為14萬7千日幣。單身女性未滿40歲者每月17萬日幣,超過70歲則減為15萬4千元。

而就消費項目而言,手機之類的通訊費用減少。年長者多有自用住宅,所以房貸、房租、房屋稅等開銷也較年輕人少。但是與朋友交際應酬、購買大型物品的支出則增加。整體來說,房租與通信費用的支出轉移到家電或旅行方面。

比買貴更令人傷心的是遇到詐騙。以前佯裝成親屬的「是我啦!」的詐騙手法很有名,但現在詐騙手法已經進化成「匯款詐騙」或「劇場型詐騙」。年長者寧願聽別人說的,也不太自己查證真相。說好聽是信任別人,說得難聽就是容易上當,因此很容易被詐騙集團盯上。

老年人被詐騙的金額也比年輕人高。年輕人被詐騙的金額平均是131萬日幣,但年長者平均是396萬日幣。這是平均值,可見金額比這數字大的案件非常多。

為什麼年長者容易被騙?

原因之一是所謂的「積極偏向」(positive bias)心理。據研究,老年人傾向正面思考,較不認為未來會發生壞事。例如說,他們比較不會這麼想:「雖然買了吸塵器,但萬一故障時,廠商真的會幫忙修理嗎?」或者「應該還有更好的東西,現在買的話也許會後悔」。

想想看人生的長度,就會明白產生積極偏向心理是很正常的。如果您只剩一年的壽命,就算有更理想的吸塵器,您還會花時間去選嗎?是否會想「雖然貴了點,但這台吸塵器已經不錯了」?如果是我,絕不會把時間浪費在選吸塵器上,而是快速決定後把時間留下來做更重要的事,例如讀自己喜歡的書、跟人多接觸相聚。

以詐騙集團的角度來看,老年人是容易上鉤的肥羊

因此詐騙集團比老年人自己還更了解老年人。他們很清楚要怎麼講話老人才會願意聽、老人的視力是如何退化。對詐騙者有利的事物,他們會用容易聽清楚的聲音講、用易懂的文字給被騙者看,對他們不利的事物則使用不易聽清楚的聲音和難懂的文字。

他們還鑽研跟老年人接觸的方法,所以看起來比家人或一般店員還要像「好人」。我曾經目擊店員把品質不好但很貴的東西推銷給老年人的情形。姿態非常低、講話的方式讓老年人很容易懂,看起來無懈可擊。

沒有實體店面的移動型詐騙,賣完東西後就不見蹤影

老年人常被詐騙的類別,以健康相關商品和住宅工程為多。健康是老年人共通的煩惱,所以從這一點下手很容易。我在門診時跟患者聊過這樣的事:

患者:「我最近買了一個機器,據說只要從腳通電,就會全身很舒服。要20萬。」

我:「好貴。重點是好用嗎?」

患者:「我想說這機器可以治好糖尿病跟青光眼,所以就買了。可是完全沒作用。」

我:「這樣啊。」

然後開始診察,一邊看一邊聊。

患者:「我就去客訴,他們說如果這個沒用,還有新一代的產品,要35萬,應該會有效。醫師您覺得呢?」

我說:「我建議不要買,好好接受治療比較有用啦!重要的是要控制血糖,然後記得按時點眼藥,別再忘記了。」

有一種到府推銷眼鏡的業者,專門找不習慣到眼鏡行的老年人。他們開車到處跑,把眼鏡推銷給老年人。本來沒戴眼鏡的老年人一戴上,立刻覺得「好清楚!」,非常開心。

但這種眼鏡的度數都很深。不是度數太深無法久戴,就是只能看遠處,平時不能長時間使用。甚至有人戴了之後開始頭痛。

這些眼鏡都非常貴,是一般眼鏡的好幾倍,甚至有超過10萬日圓的。但因為業者不在定點銷售,根本找不到人,無法客訴也無法退錢。

至於住宅裝修工程,因為住在自宅的老年人很多,惡質的業者會拿房子因老舊而自然產生的問題大做文章,「這裡的白蟻不除不行」、「不處理的話房子會壞掉喔」。

有老年人跟業者說「我家大門關不緊,想換一扇門。」但門換了之後反而更難開關。跟業者反映,卻得到「不然你就不要關門啊!」這樣的話,而且還要付37萬日圓的修繕費。

老年人其實常常看色情網站

只不過這些話他們雖然會跟醫師講,卻不會跟家人說。

老年人會擔心,如果跟家人說被騙了大把金錢,搞不好會被罵到臭頭。因此,各位讀者對老年人不只要提醒「小心不要被騙」,更要加上一句「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不會生氣。所以一定要告訴我真相。」

不敢跟家人坦白被騙的例子,以下這個高明的網路詐騙案可說是相當有代表性。

說到網路詐騙,各位會想到什麼?應該是「色情網站詐騙」吧!

一般人常以為老年人沒有性慾,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根據消費者中心(譯按:類似臺灣的消費者基金會)的消費者諮詢電話專線的統計,老年人求助最多的案件是色情網站詐騙,再來是電腦維修問題,第三是醫療服務。)

老年人說,看到電腦螢幕顯示「您已瀏覽本網站,需支付90萬日圓」,想說「與其被家人罵,乾脆付錢吧!」便想花錢消災。接著螢幕會顯示聯絡方式,萬一打電話過去就會被威脅「我知道你正在看我們的網站,也知道你的手機號碼。你最好乖乖聽話!」

還有老年人以為在交友網站可以認識異性朋友,因此投入大量金錢。這類的被害者雖以男性為多,不過也有女性被騙。由於不好意思跟家人商量,只好付錢了事,自認倒楣。

這種專騙老年人的詐騙集團,在《獵食老人》(鈴木大介/筑摩書房)書中有詳盡的描寫。詐騙集團在旅館舉辦詐騙研修課程,教員工詐騙的話術技巧。他們還閱讀銀髮族商業雜誌,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和行為。就跟一般企業研究銀髮族的需求以發展商品或服務一樣,詐騙集團認真地鑽研這些知識,然後實行。

碰到這種專業的詐騙集團,誰都會被騙倒,就算沒有失智症也一樣,三兩下就被騙得團團轉。老年人容易被騙,並非只因為失智症。

萬一遭到詐騙,請務必打電話給消費者中心(編按:此為日本情況,台灣請報警或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就算兒女說「不管發生了什麼事都要告訴我!」但「被色情網站騙了」這句話實在很難說出口。此時,就是電話派上用場的時候。

提防不被詐騙固然重要,但不要覺得「我才沒那麼容易上當」而掉以輕心更是重要。跟家人間使用暗號也是一個好方法,不過有時候老年人會把暗號也忘記了。

根據日本國民生活中心2015年的調查,70歲以上的消費者受害案件,以電話推銷最多。在此我建議一個預防電話推銷詐騙的方法,那就是買個電話答錄機以過濾來電,有必要再回撥。

重摘點要

周圍人容易犯的錯誤

•  以為沒有失智症就不會亂買東西,而掉以輕心

正確應對方式

•  告訴老年人,如果發現什麼異常狀態,或買了太貴的東西,一定要告訴家人

預防方法

•  裝電話答錄機,除非必要不回電

•  老年人要在心裡記得自己是容易被騙的

•  老年人購物前要與家人討論

若已有這種情形

•  向消費者中心(台灣為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消費者基金會/警察求援

•  向家人求援

(本文作者為日本醫學博士、醫師。原文刊載於平松類 《老後行為說明書》/商周出版)

長輩常亂買東西還容易被騙?原來他們是這樣想的_img_2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