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都把產後憂鬱症的焦點集中在媽媽身上時,其實爸爸可能更需要旁人協助,新手爸爸和媽媽一樣有機會發生產後憂鬱,如果不及時治療,產後憂鬱症可能會出現一系列併發症,例如與孩子磨合發生困難、壓倒性的疲勞,甚至會有自殺意念等等,此研究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兒科學研究員Erika Cheng表示,根據估計,有1/4的媽媽在懷孕期間或懷孕後,都有經歷過憂鬱的症狀。醫療機構通常是在新生兒出生前後,去檢視媽媽的憂鬱症情形,但卻沒有連同爸爸一起列入觀察。
經歷過憂鬱症狀的爸爸們,會有悲傷、煩躁、激動和憤怒等情緒反應,但事實上他們不該隱忍,而是要去尋求專業協助。研究小組從當地兒童醫療中心當中,篩選其中約9千5百名,是擁有15個月以下兒童的父親和母親,並在篩檢時發現,有4.4%的父親被檢測出有憂鬱症狀,且比例與有產後憂鬱的母親相近。
但在該研究中發現另一個問題,父親參加這些臨床訪問的意願低於母親,本次實驗中,來回答問題的父親占所有訪問量僅不到1/3(31%)。美國心理學會(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解釋,男性通常不願意坦誠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憂鬱症。
ABC新聞首席醫學記者Jennifer Ashton博士說,他並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從研究中發現,在面對新生兒的時候,爸爸和媽媽顯然一樣的脆弱,我們需要消除所有精神疾病的恥辱感,讓患者勇於說出來,並鼓勵他們接受專業建議或治療。(健康傳媒 編譯組/外電報導)
(圖片來源:Pixabay Free-Photos;本文轉載自健康傳媒網站)
專欄簡介
《健康傳媒》掌握健康脈動,樂活翻轉人生!提供最新的健康生活資訊,以及醫療專業的保健新知分享。我們期許成為華文世界全方位健康資訊平台,並努力朝向多元豐富的內容邁進。與您一起,健康,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