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許個更快樂的老年 | 健康遠見
失智

許個更快樂的老年

【專家觀點】
許個更快樂的老年

前些時候,風塵僕僕的北上,返回位於台北市松山區吳興街的母校參加畢業30周年同學會,一群總年齡將近6000歲的醫師們同聚一堂,高唱校歌;緊湊的行程之一是重回2201教室,坐上30幾年前、漆有自己學號的座位上,當快門卡擦,同學們盡情歡笑,這一幕真是令人激動。

37年前,歷經激烈的大學聯考與選填志願之後,我們經由百米道走入拇指山下美麗的北醫校園,同窗七年畢業後各奔東西,如今有人白髮蒼蒼,有人頂上無毛,有人持續運動精神抖擻,有人希望早日脫離職場,有人仍充滿希望,壯志未酬,幸好,表面上看來還沒有人失智。

回來台南不久,接到出版社寄來的書稿,要我五天之內交出推薦文,原來這是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家約翰‧麥迪納(John Medina)教授於2017年出版的另一本新書,書名是《優雅老化的大腦守則》(Brain Rules for Aging Well)。

本書是麥迪納以「Brain Rules」為名的系列暢銷書之一,作者一貫以周遭人事或親身體驗作例子,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講解艱深難懂的大腦知識,讀者因而易於理解,並將此知識轉達給其他人、甚至應用於日常生活。

這本書的內容很跟得上醫學的進展,例如老年科學(geroscience)的新興概念、孤單老人是憂鬱與失智的地雷、混齡互動可能帶來的好處、愈孤獨愈不快樂的口號等等,這幾點也讓我體悟出、並在腦海浮現「快樂中年、失智不黏」的字句。

讀者可能也同意人老並不可怕,充滿病痛、醫藥的晚年也還能應付,然而遇到失智卻會帶來自身、家人與社會的負擔。根據2017年Lancet雜誌的報導,阿茲海默症成因之中,六成五生下來業已決定,還好,三成五可以靠後天的努力來延緩發生,例如改善聽力、戒菸、控制血壓、血糖、遠離憂鬱、避免孤獨等。因此,預防失智要從年輕做起。 

不僅失智,許多慢性病的預防可能都要從年輕做起,這跟前述同學會的體認類似,並呼應本書提到的亞馬遜河或所有大河的上游一樣,初始皆為涓涓細流,途經中游、下游,混入種種好的、壞的、土石、汙染或清流,到了出海口,真是樣態不一。我們的人生經驗會修飾許多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精神與行為表現,不良生活習慣更會加速心血管、骨關節退化疾病的進展,環境的毒素、空氣汙染,不安全的食物以及面臨持續而來的壓力而無法紓解,加上孤獨的個性與人隔絕,無須懷疑,等在前頭的就是淒涼的晚年。

讀者要好好閱讀本書,經由有科學根據的理論與觀察,不僅可以更了解大腦的正常運作,也可以解答如失智症、老年憂鬱症及精神疾病何以帶來種種大腦機能障礙的疑惑。 

書中許多概念與我多年來診療失智病人的心得不謀而合,尤其是「三動兩高」(頭腦要動、休閒活動、有氧運動、高度學習、高抗氧化食物)全方位預防失智的健康行為模式的理念,彷彿為全書精華做了總結。

細細讀來,這真是一本很值得推薦的腦科學科普好書。  

(圖片來源:Pixabay buffalobrian

(本文作者為成大醫學院神經學教授、成大老年學研究所所長、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原文刊載於麥迪納《優雅老化的大腦守則》/遠流出版)

許個更快樂的老年_img_1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