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我們都做錯了!刷完牙別急著漱掉口中泡泡 | 健康遠見
居家

我們都做錯了!刷完牙別急著漱掉口中泡泡

我們都做錯了!刷完牙別急著漱掉口中泡泡

什麼,刷完牙不需要用清水漱口?原來每天要做的刷牙,「眉角」這麼多,你刷對牙了嗎?預防蛀牙,許多人會選用含氟牙膏刷牙,但你可知道?若漱口漱掉,效用將大幅降低。

刷含氟牙膏,至少半小時別漱口

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副敎授、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指出,許多人習慣刷完牙反覆漱口,其實刷後將口中泡泡吐掉即可,至少半個小時別漱口,才能讓口腔保持一定的氟離子濃度。氟化物是最有效的防齲物質,它能使牙齒表面再鈣化的速度大於脫鈣的速度、增加牙齒對酸的抵抗力、抑制細菌生長、使牙齒表面齒溝裂變淺等,建議選用牙膏時,可選擇含氟濃度在1000ppm以上的產品。含氟牙膏正是已開發國家蛀牙率降低的關鍵,持續刷上2到3年,能降低蛀牙率25%。

另外,牙齒不好清潔的族群,如臥床失能者、部分身心障礙者,可選用氟碘鹽作為平時三餐料理用的鹽,其中的氟化物成分也有助降低齲齒發生率。

每天至少刷兩次,一次務必在睡前

黃茂栓提醒,正確的口腔清潔順序是,進食後先漱口,接著使用牙線或牙線棒,然後再刷牙。一天至少刷兩次,其中一次要在睡前,以防夜間口水分泌少、口腔殘留食物與細菌作用時間長,影響口腔酸鹼值變化與齲齒發生率。

•  正確的刷牙方式

1.  使用軟毛牙刷。

2.  牙刷跟牙面呈45-60度角,且含蓋一點牙齦。

3.  兩顆兩顆來回刷,每組刷10下,裡面、外面及咬合面都要刷。

(資料來源/衛福部心口司、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副教授黃茂栓)

學齡前孩子 練習「水平刷牙法」

黃茂栓說,孩子一長牙就可刷牙,若牙齒還小小一顆,可用紗布沾取薄薄一層牙膏進行擦拭;待孩子開始能自行刷牙時,建議選擇小頭、軟毛牙刷,兩顆、兩顆慢慢刷,6歲以上孩童每次須使用約碗豆大小的牙膏量。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牙科專任主治醫師鄧乃嘉表示,臨床經驗看來,8歲以下的孩子都沒有能力自己刷乾淨,因此,父母得在旁邊指導孩子刷牙。

鄧乃嘉說,學齡前的孩子牙齒較少顆、縫隙沒這麼密,可採用「水平刷牙法」, 也就是刷毛與牙齒長軸呈90度角,左右來回刷。但這個刷牙方式仍可能無法將卡在牙齦溝、牙齒鄰接面或齒縫間的菜渣刷出,因此,建議應在刷牙前先以牙線或牙線棒加以清潔。

我們都做錯了!刷完牙別急著漱掉口中泡泡_img_1

(「貝氏刷牙法」兩顆兩顆牙齒有次序的水平來回刷,同一位置約刷10次;毛與牙齒需保持約45度~60度角,稍涵蓋到一點點牙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落實「貝氏刷牙法」,防蛀牙也防失智

鄧乃嘉表示,學齡後的孩子建議以「貝氏刷牙法」刷牙,許多孩子、乃至大人都未落實,使得牙菌斑堆積在齒縫間、牙齒與牙齦交界處,並鈣化成牙結石,牙結石持續堆積、往牙齦下方延伸,會在牙根與牙肉間縫隙形成牙周囊袋,封閉環境有利厭氧病菌孳生,牙刷也刷不出來,如此長期持續分泌毒素,會影響牙齦與齒槽骨健康,嚴重可能掉牙。

牙周病菌更會透過小循環進到體循環,傷害全身組織,提升心血管疾病、失智以及懷孕婦女流產等風險。醫界推估,台灣高達900萬人有輕重程度不等的牙齦炎或牙周病,應當留心平日裡的口腔清潔工作。

•  預防齲齒 牙醫6大叮嚀

1.  餐後漱口、使用牙線,再刷牙。

2.  每天至少刷2次牙,其中一次在睡前。

3.  牙膏含氟濃度應在1000ppm以上。

4.  刷完牙吐出即可,不要漱口。

5.  善用政府補助塗氟、臼齒窩溝封填。

6.  減少含糖飲食的次數與用量,建議每天小於4次、且限於用餐時間。

(資料來源/衛福部心口司、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副教授黃茂栓)

食物嚼碎餵孩子,傳的不是愛是細菌

「嘴巴裡有食物的時間越長,蛀牙機率就越高。」鄧乃嘉表示,3到5歲的孩子已經可以自行吃東西,但又不像上學後的孩子有規律的飲食作息,而可能較頻繁地接觸到零食,因此,得提醒家長注意小朋友的飲食頻率,在餐跟餐中間多吃一片餅乾就是一餐,每天要是吃5餐以上,就太多了。

鄧乃嘉提到,不少家長會先將食物嚼碎再餵給孩子,這會使家長口中的細菌直接帶進孩子的口中,提升齲齒的發生率。

我們都做錯了!刷完牙別急著漱掉口中泡泡_img_2

(孩子一長牙就可刷牙,建議選擇小頭、軟毛牙刷,兩顆、兩顆慢慢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補助塗氟,近3成孩子沒使用

為降低兒童齲齒發生率,衛福部除了讓國小學童每週以高濃度含氟漱口水漱口之外,也讓低年級孩子可以免費作恆牙第一大臼齒的窩溝封填,以降低臼齒咬合面的齲齒,4顆臼齒都可獲補助。

另外,未滿6歲的小朋友,則享有每半年一次的免費牙齒塗氟、口腔檢查及衛教指導,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及原住民族地區、偏遠及離島地區兒童,則享有每3個月一次。目前全國5歲孩子的塗氟率約達七成,換句話說,還有近3成孩子的孩子忘了使用。

(本文轉載自2018.8.3「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