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患者與其說是喪失記憶力,更像是把打開記憶寶庫的鑰匙弄丟了,在生活中創造能夠提醒的環境,有時候會驚訝的發現,很多事情竟然還是能記起來的。
第二個大腦,電腦與手機
特別是在這麼方便的時代,我很鼓勵患者將電腦與手機當作「第二個大腦」,就像電腦能夠外接硬碟一樣,把重要的事情記錄在手機日曆中,即使自己忘記了也沒關係,看到就能想起來。
善用手機的鬧鐘提醒功能
但是如果連手機也忘記了就麻煩了,因此要善用手機的鬧鐘提醒功能,像是看病這樣重要的事情,利用手機在一天前、一小時前、30分鐘各設定一次鬧鐘,時間到了就會自動發出鈴聲提醒,就算忘記手機放在哪裡,只要聽到鈴聲拿起手機查看,就能夠了解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如果不習慣使用手機,也可以把重要的日子、時間、事情用電腦列印出來,貼在冰箱或大門等顯眼的地方,經過時看到也能夠發揮提醒的作用。
大型時鐘,隨時提醒當下的時間
對患者來說,得到失智症後時間的流逝會感覺比一般人更快,好像一眨眼間一天就過去了,明明早上要去醫院看病,但因為出門前正好看到電視上有喜歡的節目,可能就一下子忘掉要出門看病這件事,等到回過神來的時候可能就已經傍晚了。
失智症患者的注意力特別短暫,而且對時間的感覺也會越來越薄弱,我會建議在房間內顯眼的地方,掛上大型的時鐘,能夠隨時提醒當下的時間,當有重要的事情時,麻煩家人在出發前30分鐘再提醒一次,常常能避免失約的窘境。
調整做事的步驟,一次處理一件事情
同時做好幾件事情是人類大腦的強項,我們可以一邊開車一邊聽音樂,甚至跟著哼幾句;也可以一邊講電話一邊摺衣服,但對於失智患者的腦袋來說,同時執行好幾件事卻是相當困難的。
舉例來說,在煮飯時大部分人都可以一心多用,一邊注意爐火、一邊洗菜備料,但是失智症患者如果這樣做,就常常在洗菜時忘了顧火,翻炒時忘了加鹽,這也是為何患者常常很挫折的原因。但這並不表示患者就不能煮飯了,而是要調整做菜的步驟,一次處理好一樣事情,往往能跟以前做得一樣好。改變習慣往往需要家人的耐心導引和鼓勵,讓他漸漸習慣新的步調。
一旦失智患者的注意力被引開,常常馬上就會忘記,特別是當事情離開視線範圍時,因此燒開水、煮湯等需要用火的事情,還是應該盡量有家屬的陪伴,而且絕不能同時做其他事情,一直到關掉爐火為止,都要持續看著,不能離開現場。
提醒貼紙,一個地方以3張為限
許多認真的家屬會在牆壁貼上便條紙,寫上各種注意事項。但失智患者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當便條紙數量過多,在他們眼中往往會花成一片,跟背景融合在一起,反而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對於患者來說,超過腦力負擔能讀取的文字,往往會變成無意義的符號,這一點對正常人來講是難以想像的,但對患者卻是真實無比。
臨床上我建議:
1. 準備「購買清單」
許多患者會有囤積物品的習慣,曾遇過患者堆滿整個房間,超過50大包的衛生紙。會出現堆積症狀的原因有時也很簡單,病人忘記家裡已經有了。因此病人若要上街購物,除了要準備購買的清單,也要列一張「不需要買」的單子帶著,上面寫著:「衛生紙還有5包,先不用買;冰箱裡還有番茄跟柳丁;牙膏還有3條……」只要病人在採買時對照清單,往往能減少重複購買的麻煩。
(圖/Shutterstock Ranta Images)
2. 使用「非現金」支付
另一個失智患者常見的問題是「沒辦法計算零錢」。像是從一堆零錢中找出42塊這種零星的金額,對很多失智症患者來說非常困難,因此身邊常常累積一大堆零錢。
趁著失智還在初期,盡可能教患者使用悠遊卡或是手機支付也是不錯的方法。但如果怕病人連卡片也不見,是件麻煩事。可以先在他的錢包中多準備一些小額鈔票,也會有幫助的。
3. 撫慰心靈的老歌
許多病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生病後,以前的歌曲反而記得更清楚了,甚至有的病人還會在診間哼起小時候唱的童謠。臨床研究也證實,相較於古典音樂或時下流行音樂,患者熟悉的老歌,反而更能促進患者的腦部功能,而且現在YouTube等影音網站,都不難找到過去老歌的影音檔,還可以將常聽的音頻整理成合輯,如果曾參加教會合唱團的患者,聆聽聖樂也會有幫助。
4. 鼓勵患者走出家門當志工
即使得到了失智症,如果能在能力所及範圍內,仍有餘力幫助別人,既能擺脫孤單的感覺,也能夠有自信的享受每天的生活。現在有許多圖書館、公家單位、醫院都有義工的培訓名額,如果能鼓勵患者前往,是再好不過的事情。雖然沒辦法做太複雜的工作,但是簡單的分發文件、貼郵票、剪貼資料等工作,對輕度患者來說大部分還是可以勝任的。
5. 不要太過勉強,好好休息等待恢復
只要是人難免有狀況不佳的時候,而對失智患者來講,狀況不好的時候感覺會更加明顯,有時候就是不想起床,即使努力起身還是處在倦怠的感覺中,嚴重時甚至連續兩三天都只想賴在床上,連想吃飯的動力都沒有。
努力嘗試固然很重要,中西藥物和家人的鼓勵常常也能幫上忙,但是人的力量終究有極限,有時候不要太過勉強自己,慢慢的好好休息等待恢復,也是一種方法。
即使失智了,大腦也還是越用越好
美國有研究指出:不斷維持閱讀習慣的老人,相較於沒有這項習慣者,記憶力退化的速度大約會降低15%!日本東北大學的研究也指出:即使是失智後,持續進行簡單的讀寫計算訓練,認知功能也可以得到改善,同時失眠與憂鬱等症狀也減少了。可以說即使失智了,大腦也還是越用越好。
(本文作者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原文刊載於林舜穀《中醫師看診失智症》/大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