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及婚嫁時,即使知道以後會住在夫家,她也毫不擔憂。因為未來的公婆看來是和藹又明理的長輩。她相信自己只要夠努力,絕不會讓人有閒話可說……
婚後,公婆對她頗為疼愛,彼此也還算相處融洽。那時她還常常覺得丈夫不惜福,在外勤快有禮,回家就攤成爛泥,公婆一碎唸他,就頂嘴。有時她善意提醒丈夫。丈夫還會虧她:「到底他們生的是『我』? 還是『你』啊?!」
有幸遇到好婆家,她自是努力扮演好媳婦的角色。
有她分勞之後,婆婆樂得在週末,與朋友們約唱歌或出遊。甚至連公公要回診,丈夫推說工作忙,就是要她要請假陪同。連在大年初二,為了讓公婆與所有子女團聚,她延到初三才回娘家。左鄰右舍前來串門子時,都很肯定她的賢良,直誇她是模範媳婦。
「媳婦」永遠不會成為「女兒」
但久了之後,她逐漸了解到丈夫終究是公婆的兒子,而自己永遠不會是女兒。
丈夫可以睡到要上班才起床,而她卻總得早起做飯,畢竟公婆都端坐在客廳邊看電視邊等著。她即使工作再累,週末照樣得大掃除。
丈夫偶爾會分擔,但丈夫認定這是她的本分,自己只是「幫忙」。丈夫一邊做,還一邊自誇是「新好男人」,她嫁到他很幸福。
但,真的幸福嗎?她愈來愈懷疑。
當婆婆餵寶寶吃不明藥物
生下寶寶後,她除了忙家務,公婆時不時還指揮她該如何照顧寶寶,而丈夫卻像沒事人一樣,吃過飯,躲回房間看電視。
她所有的都能忍,但某天赫然發現婆婆餵寶寶八寶散。那一種來路不明,可能含有重金屬的東西,她哪能坐視不管。向來溫順的她,立刻抱走寶寶,還差點打翻婆婆手中的藥罐,氣得婆婆到處找人投訴。
沒想到,鄰里間對她的評價急轉直下,她已被傳成忤逆長輩的悍媳。
精神科醫師專業分析
相信許多已婚女性都深感不平。為什麼結婚之後,丈夫的生活幾乎沒受影響,就像單身時一樣的輕鬆,而自己不僅要適應夫家,還得承受婆家的要求、旁人的議論。
以往女性的弱勢,源自於經濟問題
由於婚後得靠夫家維生,因此只能仰人鼻息。然而現代社會早已不同,女性的教育程度與收入,已與男性平分秋色。如果只要求女性,那麼,後遺症就是男性角色因此弱化,被養成媽寶、妻寶。
以上述案例為例,她丈夫就因為不需要離家,被父母維護著繼續當兒子,甚至還因老婆自我要求高,理所當然地將「孝道外包」,光享權益,而毫無責任感,最後更缺乏為人夫、人父的擔當。
失衡的關係很難長久維持,況且,「姻親」是由婚姻而衍生的非血源關係。如果兩人離婚,姻親關係即刻消失,所以,可別誤將「名分」當成特權。姻親應該建立於彼此「尊重」,關係才能長久。
將公婆定位成丈夫的父母,尊重與和睦相處即可
她當初結婚的初心,應該是想與丈夫建立家庭,可不是想到他家做免費幫傭。因此,住進夫家之後,她應該分擔只有所住房間的一半租金、一半的保母費、1/4的家事與開銷。
我建議她,將公婆定位成丈夫的父母,尊重與和睦相處即可。認清所謂的「孝道」,那是丈夫的責任,不是她的義務。
她的委屈,是來自於當「好媳婦」的期許
「好媳婦」或許只是她個人想要的形象罷了。她因此而退讓、隱忍,掩藏真心,扮演起婚姻的受害者,卻害別人以為她甘之如飴,沒有顧忌地將事情都丟給她,最後變成了加害者。她恐怕沒想到自己的委屈,竟然是來自於當「好媳婦」的期許。
在婚姻裡,承受委屈與自我壓抑,只會愈來愈不幸福。空有「好媳婦」的名聲,根本就不受用啊!
(圖/Pakutaso 14219)
精神科醫師教你突圍
如果她想從現在起「為母則強」,決定放棄好媳婦的迷思,那麼,她該如何扭轉局勢呢?
• 拿出原本該付給公婆的費用
首先,既然有收入,該給的錢,就應該先交出來。別怕公婆嫌自己見外,請記得老人家常常是心口不一的。
我聽到婆婆最常抱怨媳婦的是,住家裡,卻不給錢,要人幫忙顧小孩,也不給錢,凡事都要長輩出錢、出力。父母或許可以忍受兒子啃老,但媳婦又不是自己生養的,哪有立場同住不給錢,也不做事。但要是媳婦先拿出該給的費用,公婆自然沒話可說。公婆嘴巴會嫌見外,但看到鈔票,其實誰都內心欣喜。因為自己的付出被肯定了。
• 讓丈夫開始分擔勞務
再來,她要讓丈夫開始分擔勞務。不能趁她在忙就逃脫,置身事外。例如,當她負責晚餐的善後時,他就該去洗衣、晾衣,然後兩人分上下夜,照顧寶寶。
她這個外人嫁進來都懂得要分擔,他身為兒子的,更應該負起人子與人父的責任。通常,男人會對父母耍賴,但對老婆的要求卻不敢不從。因為父母怎樣都會忍受他,但老婆可是會制裁他。
• 換附近的保母帶
有很多的爸媽總覺得自己人帶小孩比較安心,不會虐待小孩,其實這也是一種迷思。請想想,婆婆都想擅自餵八寶散了,其他自作主張的恐怕不會少吧?
仗勢自己是長輩,出發點是良善的,就完全不需要參考孩子父母的想法。這樣,哪有比專業保母安全?
如果有換保母的備案,那麼,就可以放心給長輩洗腦了。例如小姑、左鄰右舍的婆婆媽媽等,對他們說明哪一些東西可能為害小孩的成長,再由她們去說服婆婆。媳婦講的內容,或許婆婆會嘴巴硬,拒絕參考,以免滅了自己的威風,但自家女兒或姊妹淘所說的,她通常會聽得進去。
如果這些都行不通,那就換保母帶了。因為一提到換保母,有些婆婆會因為捨不得寶寶,反倒肯屈服了。
• 若都不行,請搬出去住
如果還是都沒有用,那麼,就真的送去保母家,然後開始存錢,做好搬出去外面住的準備。因為無法溝通的長輩,還是得早早分開住,靠距離來產生美感與尊重。
• 不該因為乖順,而失去自我
當慣了好媳婦,在變成母親之後,當她在應該保護寶寶避免涉險,還是選擇順從婆婆這兩者之間做抉擇時,如果她沒有保有足夠的自我,根本無法做出正確的決定。
或許你會覺得很荒謬,這有什麼好遲疑的?小孩根本沒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母親當然要衝到最前面去保護孩子啊!
如果事情這麼簡單,為什麼還有女人肯讓公婆長期霸占小孩,導致親子隔閡,也不抵抗?甚至默許丈夫或同居人虐待或性侵自己的孩子?那正是沒有自我、太過乖順、害怕違背別人意思的負面效應。
所以,即使自認可以做好媳婦、做乖順的妻子,也千萬別這樣選擇。
人生在世,應該聽從自己的內心,做真心想做的,才不會老來後悔當時沒有多堅持一點。
(首圖/Pakutaso 25752)
(本文作者為精神專科醫師。原文刊載於賴奕菁《好女人受的傷最重:精神科醫師教妳立下界線,智慧突圍》/寶瓶文化)